中新社新疆若羌10月1日电 题:探访中国首家楼兰文化博物馆:千年木乃伊是博物馆镇馆之宝
作者:孙廷文、马卫平、王若丹
20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的古楼兰王国,是丝绸之路上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地方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突然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成为一个未解之谜。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如何能找到楼兰古文明,毕竟古国的遗址已被无尽的黄沙掩埋。
楼兰古王国遗址所在地新疆若羌县近年来大力推广楼兰文化,历时两年建成的楼兰文化博物馆今年上半年正式对游客开放。据记者了解,这也是国内首座以楼兰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集“楼兰”文物整理、展示、发掘、保护为一体,让无数“楼兰”爱好者近距离接触“楼兰”。
9月下旬,中新社记者走进楼兰文化博物馆,从展出的图片、浮雕、文物等了解了数千年前的古楼兰文化和历史。博物馆还收藏了楼兰遗址和小河墓地出土的8具成人和儿童木乃伊,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一具女性木乃伊比20世纪80年代出土的“楼兰美人”年龄还要小,保存状态更好。
记者走近楼兰文化博物馆,看到建筑的一侧是仿照米兰塔建造的,另一侧则是现代建筑,现代建筑的墙上,可以看到一尊宛如仙女般的女性头像浮雕,而仿照米兰塔的建筑下方,则安放着三尊佛像。
若羌县文物局局长焦迎新告诉记者,这具女尸头部浮雕是根据该馆珍藏的一具女尸原像复原的。“这名女性是2004年出土的,属于雅利安人种,因难产而死,腹中至今还有一个胎儿。”这具女尸身高约1.65米,长发飘飘,眼窝深,鼻梁高挺,头戴带羽毛的帽子。历经千年,睫毛依然清晰可见,皮肤上也能看到血色、肤色。“她是难产而死,身体下面有很多血迹,早就凝固在裹尸布上了。”
这具女性木乃伊被安放在博物馆西侧的中央,有独特的储藏容器,并单独摆放。北侧是两具男性木乃伊,头发清晰可见,保存完好。“我们现在每个月都会对木乃伊进行药物处理,以延长它们的保存时间。”焦映欣说。
记者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不少文物,有木简、陶片、陶瓷、武士雕像、玉器、弓箭、皮鞋、麻鞋、石刻、五朱币、金戒指、铜耳环等等,还有一些被盗后才可复制的壁画,比如米兰塔环形走廊护栏上的带翅膀的天使。
楼兰文化博物馆讲解员廖斌告诉记者,目前馆藏各类文物607件,以木器、铜器为主,其中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8件,分别出土于楼兰古墓、楼兰古城、米兰遗址、罗布泊南古城遗址、小河墓地等地,均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楼兰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物,莫过于楼兰古墓中收藏的皮靴、锦缎和米兰遗址的木简,充分展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融的繁华景象,以及当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鼎盛时期楼兰王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繁华面貌。
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座以楼兰古城遗址现存的三间房为核心模拟的楼兰古国模型。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固始镇有城垣,临盐湖。”这是文献中第一次记载楼兰城。从模型上可以看到,一条河流贯穿整个城池。“孔雀河下游曾贯穿整个楼兰城。”廖斌说。
迄今为止,关于楼兰消失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包括道路封闭、生物入侵、战争破坏、瘟疫、环境破坏等。然而,楼兰古城却静静地躺在距若羌县200多公里的地方,等待着更多人的关注。楼兰博物馆今年初被评为“中国十大最有发展前途遗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