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文革期间,他在白纸上画钢琴键,默默弹奏莫扎特、巴赫。陈丹青说:“他爱文学爱到罪恶的地步,就如他的罪恶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反思》、《白鞋的往事》、《即兴的审判》、《炯梅卡随想录》、《温莎墓地日记》、《我的欲望波动》、《西班牙的三棵树》、《余里的盛宴》、《男爵》、《伪所罗门书》、《诗之书》、《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整天唱歌》、《文学回忆录》等书。
木心说:“裴先生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错的。”这不是讽刺,而是事实,因为事实比讽刺还要可怕——20世纪50年代末,他躲在家里偷偷学习意识流写作;60年代“文革”前夕,他与人通宵达旦谈论叶芝、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70年代,他在独禁状态下偷偷写下文学手稿,令人震惊;80年代末,他已年过60,生存的焦虑远大于……
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文革期间,他在白纸上画钢琴键,默默弹奏莫扎特、巴赫。陈丹青说:“他爱文学爱到罪恶的地步,就如他的罪恶与世隔绝。”著有《哥伦比亚的反思》、《白鞋的往事》、《即兴的审判》、《炯梅卡随想录》、《温莎墓地日记》、《我的欲望波动》、《西班牙的三棵树》、《余里的盛宴》、《男爵》、《伪所罗门书》、《诗之书》、《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整天唱歌》、《文学回忆录》等书。
木心说:“裴先生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错的。”这不是讽刺,而是事实,因为事实比讽刺还要可怕——20世纪50年代末,他躲在家里偷偷学习意识流写作;60年代“文革”前夕,他与人通宵达旦谈论叶芝、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70年代被单独监禁时,他偷偷写下文学手稿,令人震惊; 80年代末,他已年过花甲,生存焦虑远大于身在异乡的中年人,但他却教了五年文学……这本书里,满满都是木心一直记得的名字,他不知道自己如此熟悉的文学圣人,是如何对这个人产生持久影响的。木心说,“我讲的世界文学史,其实就是我的文学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