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手房均价已经在5-6万元每平方米,但更夸张的是上海普通墓地的价格,如果折算成1平方米,价格已经达到20-25万元每平方米。可以说,“墓地地产”生意比房地产还赚钱!据时代周刊报道:
国内最大殡葬业上市公司福寿园(01448.HK)发布2021年财报,平均每座运营墓销售服务收入11.08万元,较2021年平均墓价上涨约3000元,较2020年平均墓价上涨约8000元。
据介绍,上海浦东福寿园墓地一座墓的价格在3万元至30万元不等,每座墓的面积不足1平方米,价格的差异主要与墓穴的大小、间距、绿化等有关。
要知道,商品房的产权年限是70年,就算到期了也不会直接搬走,而墓地的产权年限是20年,也就是说,每过20年,就需要重新交一次管理费,如果不交,就会被“另案处理”。
于是,几年前就有人想出了一些奇怪的想法。2016年4月,界面新闻刊登了一篇题为《上海市民嫌墓地太贵买房存放骨灰,有的买房“祭祖”》的文章,揭露了这一现象。不少上海居民在上海周边购买商品房,用商品房代替墓地存放骨灰盒的功能。一位购房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城市公墓太贵了,我真的负担不起。
2017年,一篇题为《你的邻居可能是一箱骨灰?如皋、启东等地社区商品房被上海人买来存放骨灰……”的文章在网上流传,文章介绍了上海当地居民到江苏南通如皋部分社区购买商品房存放骨灰盒的情况。
2020年9月8日,红星新闻发表题为《“十万骨灰盒进社区”背后的农村殡葬困境》的报道,引发高度关注。
报道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中堂镇万家码头村的一个“社区”,之所以叫它“社区”,只是一种比喻,因为这个社区看上去跟普通住宅没什么区别,但其实它由16栋建筑组成。
该处原本计划兴建公营骨灰安置所,但后来被改建成住宅楼,并命名为静安墓地,并以祠堂形式非法租售。
据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小区售价为每平方米3000元,后来因为需求量大涨到每平方米7000元,仅7天时间,销售额就达到500万。在附近的万家码头村和邻近的渔村,很多村民的家人骨灰都存放在静安公墓。不仅如此,如今已有3000多个家庭、近10万个骨灰盒落户于此。
“骨灰室”为何会流行?
事实上,全国像“静安公墓”这样的公益性“骨灰室”非常少。现在更多的人到附近房价更便宜的地方买房存放骨灰,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
1. 土葬至火葬
过去我们主要采用土葬,主张人死后要妥善安置遗体,安葬。但为了节省土地资源、保护环境,现在提倡火葬,而且要为“骨灰盒”寻找合适的安放地点,这也导致墓地需求量大幅增加。
2. 人口迁移
过去人们大多居住在农村,那里的人口密度比城市低,安葬、安放骨灰盒,甚至修建祠堂都比现在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中国人需要在清明等节日祭拜祖先。
因此,安放祖先“骨灰”的地方不能离自己太远。
由于很多人到一二线城市工作,甚至在这些城市定居,所以他们自然会尽量将墓地安排在自己目前居住的城市或者周边城市。
3. 城市房价高企
一般一、二线城市岗位和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大量人员前往就业。
随着人口的增加,商品房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过去20年,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大幅上涨,但人终究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轮回。
由于人口集聚效应,这些一二线城市的医疗资源和墓地更加抢手,这几年墓地价格的上涨,其实和房地产没有任何关系。
4.人口基数大
中国有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人口基数庞大,2015年至2020年,中国每年死亡人数分别为976.5万人、976.8万人、985.7万人、993万人、1000万人、1036万人。
选择火葬的人数近年来也迅速增加,2015年至2020年分别为:459.5万人、471.8万人、482万人、501.7万人、522.7万人、555.8万人。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未来这种趋势肯定会加剧,这自然会增加火葬和墓地的需求,从而也会推高殡葬服务的价格。
5.墓地价格过高
在此情况下,大城市墓地价格持续上涨。
关键的是,这些墓地一般只能埋葬一个人,使用年限只有20年,但是却要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这对于一般的工薪家庭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以上海为例,2020年上海市平均税前工资为10338元/月,如果按照正常社保基数缴纳五险一金,税后月收入为8385.96元/月,税前年收入为.52元,这笔收入只能说勉强够买一块普通墓地。
不仅如此,你要知道,由于超高薪资的存在,平均薪资其实并不能反映上海的普遍情况,中位数才具有参考价值。2020年上海市的薪资中位数为6378元,税后5253.99,年收入为:63047.88元。可以说,这个收入很难买下一块普通的墓地。
一般说来,现在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一对夫妻要照顾四个老人,由于现在人均寿命很长,如果加上健在的爷爷奶奶,就有12个老人。
这意味着一对年轻夫妇需要照顾至少4位老人,甚至可能多达12位。
假设目前上海的情况总体向好,即使按最低成本计算,公墓和丧葬费用也要10万元起步,也就是说成本在40万至120万元之间。根据《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
未经批准,公益性公墓不得经营殡葬服务。商业性公墓一次性征收墓地管理费年限不得超过20年。
这意味着每20年就得更新一次保费,这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总体来说,这些大城市周边一些区域的房价比城市便宜很多,尤其是一线县城,小户型两三十万就能买到,而且可以贷款,不用一次性还清,而且产权年限长达70年。
就算过期了也不会直接挪用,更重要的是这会是一个固定资产,如果有紧急情况,还可以套现。
因此,很多人选择购买大城市周边的商品房作为“骨灰房”。
“灰室”引发的巨大矛盾
如果我们站在购买这些产品并将其用于自家的人的角度,那就非常尴尬了。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邻居是一个瓮安,每到清明节,一群人冒着雨雾,挤到你邻居家烧香拜纸钱,你会是什么感受?
这不就相当于把墓地直接搬到了自己小区里吗?要知道,就算是卖商品房,附近有墓地的话,那都是一个很大的减分项,更何况这直接就在小区里,你家邻居,甚至和你只隔着一堵墙,想想都毛骨悚然。
就算以后你想卖掉这套房子,价格也会受影响,一旦买家听说旁边有个“骨房”,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敢接手了,也就失去了流动性。
所以这种做法其实造成了巨大的矛盾,那些买房自住的人肯定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小区里也有居民发现邻居有“瓮中之鳖”时,会表示强烈的抗议,并向相关部门投诉。
如南通如皋某小区,曾因被上海居民买下作为“骨灰安置所”而引起业主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有人会问,那把骨灰盒直接放在私人住宅里,是否违法呢?
其实法律上并没有明文规定禁止这种做法,但这样做却违反了一些法规和规定。将商品房用作骨灰盒存放处,其实就违反了《民法典》第8条[守法治和公序良俗原则]。不仅如此,还违反了《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订)》第5条:
国家提倡在实行火葬的地区,通过储存或者其他不占地或者少占地的方式处理骨灰。
同时,由于每年需要定期进行祖先祭祀,焚纸、烧香等活动会使用明火,存在火灾隐患。
因此,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很多人会选择报警或者走法律途径,但事实上,这种维权方式确实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