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崇玉之风不改,南宋亦复如是,尊玉之风甚于黄金,追求时尚、讲究品味的社会风气,使玉成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富商巨贾的珍品。
南宋青白玉莲花瓶,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浙江衢州石圣祖墓出土,衢州博物馆藏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南宋玉器开始世俗化。南宋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商业贸易兴盛,手工业蓬勃发展。新兴城市阶层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私人磨玉作坊、玉器交易铺随处可见。《西湖老人记》记载临安有“七宝社”,售卖玉带、玉碗、玉瓶、玉带、玉劝盘、玉掣、玉带环等玉器,多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衣物、酒具、花瓶等实用物品。
周围都是奇虎,气氛复古
随着北方工匠大批南迁,生产技术不断传入,南宋手工业迎来了南北技艺相互碰撞、融合创新的新局面。玉器制作也不例外,在造型、题材、纹饰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方面,南宋玉器自然写实,以仿生器物、花鸟纹为主要风格,生动活泼,浪漫纯真,版式设计也受到宋代花鸟画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礼乐制度复兴和文人对金石学的学术兴趣的影响,玉器呈现出复古风貌,多有玉瓶、玉璧、玉带钩等仿古造型,还有龙虎纹、云纹、谷纹等流行纹饰。其中玉璧原本是礼器,但在南宋时期却成为表达复古情怀的器物,一些小器物也成为装饰品。
南宋螭虎纹玉饰,新昌博物馆藏
南宋玉器流行以龙虎纹为装饰。龙虎纹玉璧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样式。南京江宁建中村宋墓出土的椭圆形龙虎纹玉璧,形制长方形,边角圆润,内孔为椭圆形,一面饰以勾云纹,另一面素面,周围雕饰两条龙虎纹。这种设计元素在江苏宝应西汉墓、河北定州43号墓(东汉)、河南洛阳东汉墓、湖南衡阳东汉墓、南京中门外郭嘉山东晋墓出土的玉佩上均有出现,可视为南宋复古风潮的一种表现。
南宋玉带,安徽休宁南宋工部尚书朱希衍夫妇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南宋时期所制腰带材质有玉、金、银、包金银、犀角、犀角等,其中玉带为最高等级,只有亲属、贵族才能授与玉带。考古发现的南宋玉带不多,但有两例:一是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江西上饶赵中祯墓出土的人物玉带;二是安徽休宁南宋工部尚书朱希言墓出土的玉带。
温和细腻的单品,男女皆宜
南宋男墓出土了玉、水晶、玛瑙等材质的珠子,说明是男士佩戴的佩饰。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浙江新昌丁村陆元墓出土玉项链一件,共73颗圆珠,中间镶嵌5个玉雕:荷叶龟游、叠环、叠环、圆片、长方片。其中荷叶龟游由龟和荷叶组成,龟背纹饰规整,荷叶梗清晰,雕饰细腻。
南宋玉罐,南宋工部尚书朱希衍夫妇安徽休宁墓出土,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安徽休宁南宋工部尚书朱希言夫妇合葬墓出土一玉罐。玉器青白色,包浆黄,局部有白斑。扁圆身,平沿,直口,粗颈,短圈足,足微外撇。颈部左右两侧雕有双耳,饰兽头,中间凿有口孔。正反面有门脊,两面相对雕有龙纹。腹部左右两侧雕有卧龙回首的小龙,正反面雕有兽面纹。通体打磨精细。
南京将军山沐英家族墓葬——沐启元墓出土
玉柄罐,玉质,高6.8厘米。器上小下大,纹饰线雕夔龙纹,双耳,耳上系金链。应为宋代遗物,为赏赐功臣之用。
穆启元(?-1630年),汉族,明朝开国功臣乾宁王沐英第十一代孙,安徽定远人,明代军事人物。
穆启元万历四十年(1612年)任副都督,天启五年(1625年)承袭乾公爵位,任镇守云南总兵,崇祯三年(1628年)去世,其子穆天波承袭乾公爵位。
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浙江新昌姬氏墓出土一件雕玉披坠,呈滴珠状,底为心形,一对鸳鸯在荷塘中同向游动,前面的鸳鸯回首,相视一笑。荷塘里长满了慈姑叶和莲蓬,顶端盛开着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花瓣间的空隙可用来串一串。整个图案设计精巧,曼池脚纹,雕琢细腻,形象逼真。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新建攀岩场施工现场也出土了一件形制纹饰相同的玉披坠。
南宋透雕玉簪,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浙江新昌姬氏墓出土,新昌博物馆藏
用玉来增添文与酒的情趣
宋代人饮酒常用银器,酒楼酒肆也常以成套银制酒具招待客人。用不透明不透光的玉杯喝酒,更显可口。考古发现有安徽休宁朱希彦夫妇墓出土的青玉杯、贵州遵义杨家夫妇墓出土的花口玉柄杯等。其中最别出心裁的,要数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浙江衢州石圣祖墓出土的白玉荷叶杯。
南宋 白玉荷叶杯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浙江衢州石圣祖墓出土 衢州博物馆藏
整体结构为一大片椭圆形荷叶,以莲枝、慈姑叶支撑,构成容器主体;莲枝卷曲成环状柄,上端握住一小片卷边荷叶,形成把手。荷香带来美酒,以荷叶、莲花为原料制成的象形杯,自然能为宴席增添欢乐与幸福。象形杯在南宋金银酒杯中颇为常见,此器在玉器中首开先河。
南宋 白玉荷叶杯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浙江衢州石圣祖墓出土 衢州博物馆藏
南宋文具在各地墓葬中均有出土,除笔墨纸砚外,还有笔筒、镇纸、盛水器、印章等,其中玉制文具更是一股新潮流。
南宋“墨渊”白玉印 南京江宁建中村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墓 南京博物院藏
南宋“墨渊”白玉印 南京江宁建中村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墓 南京博物院藏
南宋 金教子升天杯、盘(一对)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2014年贵州遵义杨嘉夫妇墓出土
杯径 7.85 厘米 足径 5.1 厘米 高 7.05 厘米 重量 230 克
盘直径:18cm,底直径:13.5cm,高:1.9cm,重量:180g
教童升天金盏盘由金盏和托盘组成,出土时,教童升天杯倒置在托盘上。金盏夹层,上面盘绕着两条龙,两个龙头对称伸出杯口,成为杯柄。托盘的纹饰与金盏相呼应,盘中央为汹涌澎湃的海浪,两条龙盘旋而上,口尾相抱。教童升天纹是宋代以来流行的纹饰,由一条大龙在天上,一条小龙在海中组成,大龙呼唤小龙升天,隐喻父母对子女成才的美好愿望,也可用于祝愿人升官发迹。
南宋 龙泉窑 绿釉花口盘
浙江庆元惠溪南宋胡宏妻吴氏墓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南宋时期,女用瓷器也十分滋润。
浙江衢州南宋石圣祖墓出土了大量玉制文房用品,充分体现了宋代玉器的文人情怀。
青白玉莲蕾瓶,形似一朵即将绽放的莲花。
白玉兽印
白玉兔形镇纸
南宋石砚
浙江衢州王家公社瓜园大队史圣祖墓出土
南宋石砚
浙江衢州王家公社瓜园大队史圣祖墓出土
南宋 银线盒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衢州市柯城区浮石乡瓜园村石胜祖墓出土
石祖胜墓出土的金娃娃,长2厘米,重6克。
南宋葵花形金杯,1952年7月,休宁县南宋工部尚书朱希衍夫妇合墓出土
年代:南宋
尺寸:杯高5.5厘米,口径9.1厘米,足径4厘米,杯高1.6厘米,口径17.6厘米,底径13厘米
1952年安徽省休宁县朱希彦墓出土
杯、碗均为六边形,杯沿、足内刻连珠雷纹,杯心环刻三朵菱形花卉,碗口内刻细密两方连珠带状雷纹,碗底外周饰两道菱形连珠方形纹,碗心内刻六组双线编织如意纹,取“六合吉祥”之意。
南宋:绿玉碗
总高5.8厘米,口径10.2厘米,底径4.5厘米,壁厚0.17厘米
1952年安徽省休宁县朱希彦夫妇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
绿色,部分地方有黄褐色斑纹。通体温润晶莹,泛玻璃光泽。杯口圆润,圆唇,敞口,深腹,内底平整,圈足底。外底中间有内凹的圆脐。素面无花纹,造型优雅,线条流畅,抛光亮丽。杯身有裂纹。
朱希彦墓出土玉带中部带扣,有战国玉器勾云纹风格
朱希彦墓出土御制仙花金带
你知道北方民族是做什么的吗?
下面的事情
银锥配玉柄玉鞘
当天鹅被天鹅击倒后
天鹅头纹身
此件文物是在辽国公主的墓葬中发现的。
赵伯彦墓出土水晶壁
赵伯彦墓出土水晶壁
赵伯彦墓出土玉壁
南宋赵伯彦墓出土织履
南宋珍贵古玉(藏品)
从南宋玉器的精美看宋人的审美情趣
27件南宋玉器精品及杂项文物赏析
南宋两块帝王玉佩丢失又被找回的离奇事件
一定要看!南宋的玉器也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