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整座城市为30万彩礼的喜事设灵堂,但出价最贵的那块地,却连一点绿意都没有,光秃秃全是石头。
很多人选墓地只看价格和距离,压根不知道背后门道。
地质卫星已经将山体全部拍摄完毕,裸露的山体几乎无法为后代留下任何有价值的资源。
科学家把山分三类:土山、半土山、石头山。
石山状况最为恶劣,连苔藓都无法生长,更谈不上保持水分和营养,将先人骨灰放入其中,无异于直接丢进了干燥器。
那个时期山西省晋中市介休镇附近建了一处骨灰安放场所,周边遍布爆破后的石块,仅运营四个月就遭遇了十几次集体上访事件。
老赵本人证实,使用地质罗盘进行测量时,磁针在原地持续旋转,表明地下断层情况极为复杂。
地磁紊乱会导致手机无法接收到信号,人长时间贴近它也会感到头晕和恶心,这种物件埋在地下不出事才令人惊讶。
西北人中流传一句话:草木不生的山自带煞气。
植物根系像地里的电线,把水分和营养顺着土壤往四面八方送。
童山没有植物,电路全断,龙脉也就断了。
有研究者曾在甘肃武威进行过一项比较,发现在草坡上生长的松树,其根系可以伸展到十五米远的距离,相比之下,生长在石头山上的树木,其根系最长也仅能达到三米,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五倍之多。
植物都待不住,别说灵气。
再看断山。
采石场、矿山、a字公路一炸,一整条山脉被切成两截。
地质监测数据表明,此类爆破地点每年通常出现三到四次强度不超过二级的微震,其震源位置均在地下不足千米处,恰好与埋设深度相吻合。
地下震动不断,先人连安稳都谈不上。
孤零零的独山头是另一个坑。
中国气象局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实施过风速检测,同海拔独山头的即时风力,较连绵山脊其他位置要大14%。
狂风卷走了空气中的水分和热量,导致冬季严寒,夏季酷暑,古人仿佛一直处于室外风口之中。
考古队在独山挖过几座清代小坟,棺材板都被吹得干裂掉了渣。
城市中许多价格昂贵的墓园,却偏偏选在石岗地建造,开发商为削减开支,径直在山丘上划分区域,每个区域售价达数万元。
启动高德太空图景,切换至1984年的地貌参照,可见原先的岩石堆是旧水道迁移后显露的河床基底,地下水脉已经中断,无暗流滋养便无生机。
这块地面如同硬化土板,雨滴从细小空隙间滴落至集水渠,逝者安息之所置于其上,与建筑顶端安放无异。
风水里的五不葬其实是老祖先总结的地灾害预防手册。
童山属于生态退化地区,断山呈现地质错位状态,石山损害了水分蓄积功能,过山充当了水流排导路径,独山缺乏保持土壤和水分的能力。
这些要求用当代的说法表达出来就是:不要生长杂草、不要根基不稳、不要积水停滞、不要与山脉相连、不要阻碍气流流通。
挑选墓地时,只需用手机检测一下草木覆盖情况,再查看地震断层分布图,便可避开绝大多数问题。
寺庙周边的陈旧墓园,杂草丛生,松叶遍布地面,地下路径清澈见底。
这才是真正的“入土为安”。
先人能稳住,活人也会少点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