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独到的见解,揭示出在广阔历史画卷中鲜为人知的点滴故事。《萨苏谈古论今》一书引领我们探索一本既亲切又陌生的历史篇章。
光绪皇帝,生于1875年,逝于1908年,是慈禧太后的养子,被誉为“囚徒天子”。他四岁时便登上了皇位,尽管在十八岁亲政后,依旧受到慈禧的严格控制,未能真正掌握权力。在他的统治时期,发生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和庚子国变等重大事件。遗憾的是,这位虽有治国抱负却无法与保守势力抗衡的囚犯,最终比他的养母慈禧早逝一天,他的离世也留下了诸多未解之谜。
定陵作为明十三陵中的一座,其考古发掘工作完成后,周总理曾作出指示,强调今后应停止对帝王陵墓的主动挖掘。这一指令至今仍被我国文物管理部门严格遵循。
然而,在此之中却存在一个例外,那就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的陵墓崇陵。在1980年,文物管理部门在军队的协助下,成功进入了崇陵的地宫。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行动?又有哪些惊人的发现呢?萨苏对当时亲临现场的资深记者,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西冰先生进行了采访,他的叙述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感的瞬间。
光绪帝在世时,身为一位弱势皇帝,并未建造自己的陵墓。直到他逝世后一年,即1909年,才开始在清西陵选址并动工修建陵墓,这座陵墓被称为清崇陵。直至1912年,该陵墓才告完工,而此时,民国政府已取代了清王朝的统治。根据清帝退位协议,民国政府有义务协助完成光绪帝的葬礼,并于1913年与清朝残余势力一同将光绪帝安葬于崇陵。身为一位封建时代的君主,光绪帝的安葬却是在共和政体的监管下得以完成的。
遗憾的是,仅仅过了二十六年,光绪的陵墓便不幸被盗,被洗劫得一无所有。西冰先生在1980年参与了崇陵的考古挖掘工作,而这实际上是一场典型的紧急抢救性挖掘。
嘉宾:萨苏
1992年,他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成为了知名的军史学者和日本问题研究专家。他多次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的评论嘉宾,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了名为《萨苏说事儿》的专栏节目。他的著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代价的》、《退后一步是家园》、《京味九侃》、《中国厨子》、《梦里关山走遍》以及《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