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报道,随着清明节的临近,北京和江苏等地区正通过实施预约扫墓、网络祭奠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疫情防控的相关措施,力求为广大民众打造一个既安全又便捷的清明祭扫氛围。
3月26日标志着今年清明祭扫的第一个高峰期,记者在八宝山人民公墓观察到,工作人员正严格依照扫码健康、测量体温的入园规定进行操作,同时设立了入园“一米线”,并要求所有入园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在清明接待期间,公墓对园内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区域和设施进行了高频次消毒处理,并且按照既定计划,每周对全体员工和环境样本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迅速汇总检测结果。
八宝山人民公墓副经理宋哲聪表示,相较于往年,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管理的要求下,我们向家属们提供了包括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免洗消毒剂在内的防疫用品。对于非一次性使用的物品,我们坚持使用后即进行消毒处理。
//jpg" alt="">
为了满足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的祭扫需求,公墓在原有的一条网络预约通道和一条电话预约通道的基础上,又特别增设了一条应急绿色便捷通道,以便老年人能够现场进行预约。此外,公墓还提供了包括描碑毛笔、油漆、共享轮椅等在内的27项便民服务措施,并计划发放免费鲜花共计8万支。
//jpg" alt="">
清明时节临近,由于疫情原因,江苏省内众多殡葬场所已停止提供现场扫墓服务,转而推出了“网络祭扫”以及“代为祭扫”等替代方案。在常州市的龙城古园陵园,目前正在进行“代为祭扫”活动,内容涵盖擦拭墓碑、献上鲜花、鞠躬致意等环节,家属们则可通过视频连线,实时观察并参与整个祭扫仪式。
//jpg" alt="">
常州栖凤山福寿园不仅提供了免费的“代祭扫”服务,而且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还推出了“云纪念”的在线祭扫功能。而在淮安地区,众多经营性公墓也纷纷开展了网络祭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