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龙山源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400-696-5180

24小时热线:159-0077-918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96-5180, 159-0077-918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龙山源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读史:乾隆皇帝的小国库发挥大作用

发布时间:2024-09-06 00 浏览: 36

台湾历史学家赖惠民《乾隆皇帝的钱袋》:从收支来看,乾隆皇帝如何平衡个人、民族、国家?

赖惠民先生是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专攻清代家族史与社会经济史。赖先生通过对清宫剧中常见的内务府档案的深入梳理,探讨了清朝乾隆年间的皇家财政。乾隆时期的收入主要来自内务府的官邸、当铺、关税、盐政收入以及盐商的捐献和借贷利息。他的开支除了个人享受外,还用于修建藏传佛教寺庙。他自掏腰包修建藏传佛教寺庙与清朝统一国家的维护有着深厚的关系。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乾隆皇帝信奉佛教,其实其中隐藏着很多玄机,甚至蕴藏着清朝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要秘密。赖惠民先生历时十余年撰写的《乾隆皇帝的钱袋》一书,向我们揭示了乾隆皇帝通过藏传佛教建设维护多民族团结的关键秘密。

乾隆的陵墓_乾隆陵墓被盗全过程未解之谜_乾隆陵墓被盗全过程

乾隆为何要省私钱?其实古代皇帝的国库和私库本来就是分开的,早在秦朝就设立了少府这个部门,专门管理皇家内部的财政。 (我的研究涉及西汉昭帝、宣帝年间少府职位的人事变动,礼仪博士侯仓只做了一年少府,就因“少府恶”而停任,次年由宋丑接任。但我搞不懂“少府恶”三个字的微妙含义,宣帝登基涉及什么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涉及汉代礼仪的传承,我还是没有头绪。)少府是帮助皇帝管理私人财产的机构,少府卿是这个机构的首领(九卿之一,与皇帝联系密切,少府恶三个字更是神秘莫测)。管理国库的人是直肃内史,字面意思是掌管粟(军粮)的大臣(内史是《周礼》中的一个官职)。王室财产和国库资产严格分开,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防止皇帝挥霍,一旦皇帝挥霍,一旦发生灾祸、战乱,国家就会处于危险之中。分开管理,让皇帝的欲望受到大臣的约束,当然也让皇帝有更多自由支配自己的钱财。

乾隆的私钱从哪里来的呢?清朝时期专门设立内务府(少府的创新),通过官邸庄园(皇家庄园,通过圈地、汉人投降旗人、抄犯人家三种方式获得)的租金(农业收入)和当铺营业收入(乾隆年间开办当铺26家,皇帝叫官员经营,有业务要求,官员就向当铺借钱,当铺经营不善,清朝官员俸禄很低,工作服要自己买,曾国藩经常入不敷出)。内务府没有多少收入,皇帝的财政收入都靠一群特殊的人来满足,这就是内务府的保义。保义是满语,是保义啊的简称,意为家里的佣人,简化为保义。旗人都有保义,要操持家务,从事生产劳动。内务府的保义就是皇帝身边在内务府工作的人。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熙是顺治帝内务府的奴婢,他的妻子是康熙帝的乳母。因此,康熙对曹雪芹的父亲曹寅十分信任,六次南巡,曾四次在曹家住下。曹寅还在江宁织造厂做过肥差,负责宫廷丝绸的生产。内务府奴婢往往掌握着关税和盐政(这是西汉昭帝盐铁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关税是货物经过关卡时缴纳的费用(商税、关税检查,一部分上交户部,一部分取悦皇帝,成为私钱),盐政是国家对盐织、盐销(日常生活必需品,《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就涉及很多关于盐税的情节,盐业收入是古代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乾隆年间,天津长芦盐政每年在新年、端午、皇帝生日、太后生日四次通过“定期进贡”的方式向皇帝进贡)。此外,乾隆还从大商人,特别是盐商身上赚取贡品、借贷利息等金钱(电视剧《大清盐商》)。

乾隆的私房钱都花在哪儿了呢?除了皇帝的衣食住行、游览观光等一般开销外,清朝独有的开支就是修建藏传佛教寺庙(元明两代修建藏传佛教的经费均来自国家财政收入)。藏传佛教是传入藏区的一个佛教分支,修行者为喇嘛,故俗称喇嘛教。因其师宗喀巴创立格鲁派,该派僧人皆戴黄帽,故格鲁派又称黄教。黄教传入蒙古,所以藏传佛教是藏族和蒙古族的共同信仰。据内务府现存帐簿记载,自乾隆八年至六十年五十三年间,有据可查的开支达四万五千余项。仅北京地区修建永安寺、禅福寺、万佛塔等藏传佛教寺庙就耗费1000多万两银子,在热河、山西等地也修建藏传佛教寺庙,仅热河承德避暑山庄修建藏传佛教寺庙就耗费500多万两银子。

乾隆为何要用私款修建藏传佛教寺庙呢?首先,从表面上看,乾隆本人是藏传佛教的信徒,他拜章嘉活佛为师修行密宗,对藏传佛教笃信不疑。平定金川之乱后,他处死了十三位首领,并用他们的尸骨制成密法器,供奉在佛寺中。乾隆陵地宫裕陵中,保存着近百道藏传陀罗尼心咒(防止善法消失、恶法作恶的印记)。其次,从更深层次看,是为了维护统一国家的稳定,即利用藏传佛教来维护中央王朝与西藏、蒙古的关系。保持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风格,邀请喇嘛进寺,定期举行法会,并让藏传佛教僧侣来北京朝拜,大大缩短了中央与西藏上层人士的感情联系,达到了稳定西南边疆的目的。第三,更深层的目的是通过藏传佛教的建设,笼络蒙古王公贵族,加强内地与蒙古的精神联系。(问:外蒙古独立的原因是什么?1911年12月1日至1946年1月5日期间,是在沙俄的支持下独立的,也有苏联介入等其他因素。)例如热河的普陀宗乘之庙,其外观完全仿照拉萨的布达拉宫建造,被称为小布达拉宫,成为内地与蒙古和谐相处的象征。乾隆虽然长期修建佛寺并邀请喇嘛居住,但资金非常少,喇嘛们只能依靠蒙古王公的布施,这无疑客观上消耗了蒙古贵族的财力,减少了他们谋反的可能性。

乾隆的陵墓_乾隆陵墓被盗全过程_乾隆陵墓被盗全过程未解之谜

乾隆皇帝为何不用国库资金,却自掏腰包修建藏传佛教寺庙?元朝开国元勋忽必烈吸取元明两朝的教训,修建了大千元寺和隆光华严寺,并封八思巴喇嘛为太师,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元末。明朝从朱元璋开始,修建藏传佛教寺庙的传统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却耗费了国库,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财政危机。乾隆皇帝不再动用国库资金,所以即使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也没有造成财政负担。这种行为的背后,也揭示了清朝皇帝一种特殊的政治功能,那就是团结不同民族的纽带,也就是汉、满、蒙、藏、回等民族的多元团结。皇帝除了维护中央政府的国家官僚体系外,其本身实际上也是各民族的精神偶像。

赖敏慧老师的解读非常深刻,而边恒钦老师在听力稿中的总结也简明扼要:“清朝治理多民族国家其实用了两套逻辑:一套是政府的行政逻辑,即中央与地方的层级关系;另一套是皇帝所代表的精神权力。【这是否就是汉人所推崇的法制与礼仪的结合?制度的约束与灵活的礼仪活动?】清朝皇帝对于不同的民族,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是满族和蒙古族心目中的大人物,他是汉族人心目中信奉程朱理学的圣君,他是藏族人心目中的文殊菩萨转世,他是西北穆斯林伊斯兰信仰的保护者。【这是清朝皇帝角色的高明之处,也体现了军事征服后信仰整合的有效性。】清朝皇帝所代表的精神力量成为各民族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清朝多元统一疆土的延续,与这种精神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看完有声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对清朝政治统治的理解太肤浅了。之前看《乾嘉学术年谱》时,对乾隆皇帝对程朱理学和礼学的熟稔还是颇为惊讶的。电视剧里从后妃角度看待皇帝的偏见应该抛弃了。或许只有了解了皇帝统治的原理和技巧,才能真正理解政治。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96-518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0077-918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96-5180

159-007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