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听说过,很多学校都是建在墓地上的,有的甚至建在万人坑上,民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十所学校有九所建在墓地上。
那么这些说法有依据吗?为什么学校要建在墓地上?
1991年,我上初一的时候,我们学校处在荒野之中,校园外的土堆里经常可见人骨。
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那年夏天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那时候,教室都是瓦房,地上的青砖因为潮湿而湿漉漉的。
那天早上大家都在早读,我的同学朱伯强迟到了,他刚跑到讲台前,就“砰”的一声巨响,地面陷了一个大坑,他摔倒了。老师和同学赶紧把他扶起来。他的胳膊断了,血流个不停,脸都吓黄了。
随后,守门的老人用驴车运水将他送到卫生所包扎。
那个坑的位置就是墓穴,后来乡政府的人来勘察,很快就修缮好了,我们换了一间教室,下一届新生就在那间教室继续上课。
此事表明,很多学校确实建在墓地上。
在过去,无家可归的人和死囚死后不允许进入自己的林地,通常会被扔进集体坟墓。
乱葬岗都在荒野里,如果你居住的城市有一定的历史,可能会保留一些古老的城墙,现在基本都位于城市的中心。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一些早年建在郊区的学校,如今都位于市中心。
因为学校占地面积很大,建在耕地上显然不合适,建在荒地上更合适。
这些地方恰好是过去人们的墓地、乱葬岗,选择这些地方建学校,无论从环境还是经济上来说,都是最合适的。
如果一开始就把学校建在闹市区,学生很容易走神,无法专心学习。同时,在荒郊野外建学校不会占用耕地,补偿费用也少,节省建设成本。
按照过去的一些经典说法,学校之所以建在墓地、坟地上,是因为那里的学生朝气蓬勃,阳气充足,同时学生中又有很多“文曲星”,可以压制墓地的浊气和负气。
其实这些都含有迷信的色彩,学校选择建在墓地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环保和经济的考虑。
你觉得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