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龙山源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400-696-5180

24小时热线:159-0077-918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96-5180, 159-0077-918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龙山源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九章第七节蒲松龄十二世孙开办聊斋园——蒲长春

发布时间:2024-08-25 20 浏览: 33

蒲长春,蒲松龄十二世孙,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蒲家村。这里现有1400余人,其中蒲家85%都是蒲松龄的后裔。聊斋城是这里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分为聊斋园、蒲松龄故居、蒲松龄墓地三部分。蒲氏后裔以《聊斋志异》为蓝本,在原有古文化遗迹的基础上,投资5000余万元修建精美的景点,演绎聊斋曾经描绘的动人故事。聊斋城的入口十分宽阔气势磅礴,守门的石狐也十分可爱。

蒲松龄故居

首先来看看蒲松龄故居。蒲松龄故居共有三进院落,建筑古朴典雅。穿过一扇角门,便看到北院的三间正房——“聊斋”。这里是蒲松龄出生、生活和去世的地方。正中悬挂着一幅蒲松龄的画,这是清代江南画家朱祥林为他七十四岁生日所画的彩色画像。他用左手捋着胡须,仿佛在用锐利的目光看透人间妖魔鬼怪。两边是郭沫若1962年手写的精彩对联:

写鬼怪比较好

深入骨髓的腐败与残酷

从聊斋往北走,是蒲松龄各种中外译本作品的展览室。据统计,自1812年起,《聊斋志异》已被译成英、法、意、德、捷克、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俄、韩、越南、日等30多种文字,许多国家已将《聊斋志异》列为学习汉学必读教材。

故居东约一箭之遥,有一处清泉,名流泉。相传,那里柳树成荫,泉水清澈。蒲松龄很喜欢这个地方,便自号流泉居士。蒲松龄常常端着茶壶碗来这里,宴请各地游客喝茶小憩,并请他们讲讲家乡的风土人情、奇闻逸事,并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素材。他的《聊斋志异》就是在闲聊中创作出来的。

蒲松龄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享年76岁。蒲松龄自幼聪慧过人,过目不忘。然而他的才华并不被重视,他参加科举三十年,屡屡落榜。科举落榜和清贫的生活使他了解当时的社会,他性情愤世嫉俗,将自己的愤慨之情倾注在作品中。为了躲避迫害,他巧妙地借用鬼神狐妖故事的形式来讽刺当时的社会。《聊斋》中,中国山东省淄川区淄博市东几里的洪山南麓,有一个僻静的山村,名叫蒲家庄。这里有个僻静的山村,名叫蒲家庄,这里是17世纪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出生地。蒲家庄原名“满井庄”,因村东沟底有一口井,常年水满溢流,俗称“满井”,故名。

从村西的平康门进入蒲家庄,看到的民风颇为古朴。经过三棵茂盛的古槐树,就到了蒲松龄纪念馆。门楣上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进入门楼,一个古朴典雅、清新别致的四合院呈现在眼前。四进院落一字排开,瓦房、茅草房相间,月门、花墙错落有致。院内青砖灰瓦,垂柳垂柳,古藤蔓,花木繁茂,翠竹摇曳,石榴红艳如火,别有历代书香、农家乐的雅趣。

蒲松龄理想国的踪迹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著名篇章《英宁》中,为自己喜爱的人物英宁虚构了一个人间仙境:“山峦粗犷,天色苍翠,清爽宜人,地上无人行走,唯有鸟径……房屋不多,皆为茅草屋,却十分雅致……门前杨柳成林,墙内杨柳杏树格外茂密,间有修竹;野鸟飞舞其间……门内有白石路,路两旁红花盛开,花瓣落于阶上。曲径而行后,又开一扇门,满院豆棚花架。”蒲松龄虚构的乌托邦,如今在他的故居中仍可见到。

穿过八角门,就看到“聊斋”的主屋。东西两侧有两间厢房,都是土坯墙,茅草屋顶,海蓝色的屋檐。1640年,蒲松龄就出生在这里。蒲松龄在家中排行第三,生性聪慧,历史上以“一目了然地背诵所有经史”著称。深受父亲的宠爱,蒲家把家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蒲松龄身上。

蒲松龄:

蒲松龄十八岁那年,以县、州、省三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得到了当时山东著名诗人、学者石玉山的赏识。在家庭遭遇挫折之后,蒲家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然而,他后来却屡屡考中落榜,一生饱尝人性的浮躁和人生的沧桑。他一生都在科举之路上艰难奋斗。生活的艰难使他与劳动人民贴近,对所谓“康乾盛世”的社会矛盾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把自己的全部才华都倾注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上,才有了这部举世闻名的巨作。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大幸。有人说,蒲松龄的不幸,使中国失去了一个庸才的封建官僚,却获得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一本深受上流社会和大众喜爱的书,蒲松龄也受到后世的崇敬,甚至被尊称为“蒲仙”。多少文人墨客和普通游客在蒲松龄故居流连忘返,试图一窥那份不朽的精神。毕竟,奇情的浪漫,或是神秘莫测的趣味,都能打动人心,吸引人们前去探寻。

《聊斋志异》共收录了四百多篇短篇小说,流传了二百多年,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

在蒲家庄,我还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蒲松龄的事情。这主要来自一位名叫蒲先明的老人。他是市水利局退休干部,也是蒲松龄第十二代传人。他原本就读于私塾,退休后便开始整理蒲松龄的各类作品。“如今在商店里能买到的《聊斋志异》都不全,我还整理了比它们多几篇的故事。”

除了流传百年的《聊斋志异》外,他的创作成就还不仅限于此,几乎涉及文学的各个门类。他所写的诗有1056首、词119首,歌曲有15种,其中著名的有《壁记》、《姑母歌》,共计70余万字。此外,蒲松龄还写了《历代文集》、《自省语录》等9部杂著,内容涉及天文、农业、医学、教育等各个方面,还有《查容》等3部戏曲。近两年,卫生部门的人来我家询问《聊斋志异》中治病的方子。

离开蒲先明先生家后,我看到他院子里的花草,长得特别旺盛,蒲先明说,他是按照《聊斋志异》里的菜谱来照料这些花草的。

在蒲家村逗留期间,我们有幸聆听了蒲先生编撰的民歌,后来被称为《聊斋里曲》。有史学家说《聊斋里曲》堪比《聊斋志异》。在蒲家村,大人小孩都能讲聊斋故事,但村里能唱《聊斋里曲》的年轻人却不多。在蒲家村的大槐树下,我们听大嫂唱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原汁原味的民歌。在村里的黎族茶馆里,我们还听了剧团经过变迁后的表演。浓重的乡音和田园风韵,虽然如此温柔美好,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再过几十年,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再也听不到蒲先生原汁原味的《聊斋里曲》了。

聊斋园:

聊斋园是聊斋城的主体部分,因势利导,错落有致,各具特色。《聊斋志异》中描述了许多美丽可爱的狐仙形象,每一个都那么惹人喜爱。狐仙园中亭台楼阁、绿树红花,个个别具一格,形态各异的狐仙给公园增添了一种仙气和灵气。狐仙园旁边是诗隐园,原为毕家园,蒲公曾在毕家府邸任教三十年,写下了许多有关诗隐园的诗文佳作。此园移至蒲公辛苦劳作的一生。聊斋行宫外观犹如玉楼横空,碧湖青山,疑似天上宫殿。宫中运用现代彩色雕塑、电影特效、灯光、声乐等手段,艺术地再现了《罗刹海市》、《席方平》、《娇娜》、《画皮》、《尸变》等聊斋故事的艺术形象。“礼曲茶室”让游客可以欣赏到300多年前的古乐。曼静寺的钟声、《欢娘恋曲》中的琴声、玄夜园的流水、牡丹园的百花争艳,都让人体验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来自远古的奇幻。

濮氏后裔代表濮长春

蒲长春是蒲家后代中最为显赫的人物。高中毕业后,他到烟台当了三年兵,复员后在村里当电工。电工是农村的热门岗位,很多人都渴望得到一份工作,但他却不这么认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大,都在上学。家里经济状况紧张,作为长兄的他十分着急。在当兵期间,他受到当地渔民经商的熏陶,对经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抽空读了《市场营销》、《日本经营管理》等书籍,总想去实践中体验一番。1988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宋家村的许静,并与她结为百年好合。许静在家从母亲那里学到了一手好裁剪、刺绣的技艺。婚后,他们把四套新房中的两套腾出来当教室,开办刺绣培训班,并开始自己加工床上用品、服装,发往淄博市各商业网点销售。随着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业务不断扩大,他于1989年4月毅然放弃电工职业,投身服装营销。此时,淄博服装城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他便租下摊位,决心大干一场。服装城创业初期,由于缺乏经验,他把握不住市场行情,有时大量货物进来,堆得满满的,让人心急如焚。久而久之,他学会了总结观察,注意捕捉市场信息。后来,他发现童装市场销量大,前景广阔,便于1992年开始专营童装。但市场讲究的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由于他经销的服装全部从浙江、福建等地进口,主动权不在他手里。有时他急需一批抢手货,但无论他怎么哀求,都无法打动供货商。由于货源不足,他眼睁睁地看着商机从身边溜走。几经周折,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南方人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做?我自己做服装加工、设计、加工都可以。”当时,北方的童装加工行业并不景气,淄博地区唯一一家国有童装专业生产企业濒临破产。很多人也劝他:“你干了这么多年,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还挣扎什么?”不如继续稳扎稳打地做下去,风险不大。但他还是接连迈出了几步。

1993年,他投资5万元在村里盖了一套300平方米的新房子,开办了自己的服装厂。

1994年,他们投资44万元在服装城南门购买了一栋160平方米的两层营业楼。1995年,他们又投资近300万元在都坡山工业加工区购置了3000平方米的土地,建成了5层、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生产加工综合楼,购置了先进的加工设备,聘请了十几名技术专业人员,成立了淄博宝益服饰有限公司,成为当时比较早进驻加工区的一家民营企业。1999年,他们又投资108万元收购了一家破产企业,新增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经过简单装修,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包装车间整体搬迁,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至此,已初步形成规模生产、加工与营销相结合的新格局。公司生产加工的服装通过服装城这个“窗口”销售,产品迅速打开市场,不仅覆盖山东,还挤进河北、江苏、江西、河南、新疆、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宝怡”牌童装系列已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品牌。目前公司固定资产1300万元,员工300余人,年产童装、盒装童装、婴童用品、玩具、毛衣等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100多万件。五年来,公司累计向国家缴纳税金120万元,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0万元。公司还设有食堂、浴室、宿舍、舞厅等生活设施,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经过几年的拼搏,公司已发展成为省内较大的专业生产童装的企业,市场信誉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去年以来,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也向多元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首先,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改革,国家教委出台了教育向产业化发展的新政策,即国家允许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针对这一政策的出台,他们认真分析论证了公司现有的规模和设施,认为完全有能力创办服装学校。经过分析论证,1999年7月,他们开始申报工作,8月底,经淄博区教委审核同意,淄博市宝益服装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同时,他们还在房地产开发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收购了军队破产企业,安置了46名军嫂,在当地进行房地产开发。服装学校与房地产两大产业齐头并进,使公司向多元化产业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实现了新的突破。其次,随着公司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逐渐对其产品产生兴趣,使公司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份额是他们的目标。从1998年开始,他们就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自主进出口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和工商、技术监督、海关、外贸等部门的严格审查,1999年10月,外经贸部正式批准公司取得自主进出口权,成为淄博区第一家取得自主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也是山东省第一家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私营服装企业。

就在企业飞速发展之时,蒲长春却有了第二个身份——蒲家庄党委书记。当蒲家庄1000多户蒲松龄后裔的家主并不容易,蒲长春不仅要肩负起发展经济、改造家乡的重任,还要处理家庭事务、邻里纠纷等琐碎事务,当村委书记更是不容易,尤其是当了村委书记,势必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意。守护着祖上传承下来的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蒲长春早就懂得了它的价值,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然而,1989年以前,蒲家庄的旅游业发展并没有取得多大的发展。思来想去,蒲长春还是当上了蒲家庄1000多户蒲松龄后裔的家主。

蒲长春知道,回村后的首要任务就是修建聊斋城、管理蒲家村。虽然困难重重,但已是没有出路。上任第三天,拆墙修路就已开工。此后,聊斋广场、柳泉广场、松岭广场、迎宾大道也相继修建。2001年8月26日,在一阵阵喜庆的鞭炮声中,聊斋城一期工程正式奠基动工。省、市、区领导都到现场帮忙。资金成了最大的障碍。他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向村里的私营企业主借钱应急。欢娘琴园、百子戏乐园等景点如期开工。同时,蒲长春南来北往,调查核实,对景区规划进行科学调整。

蒲长春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不仅要有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的景点,还要在美食、购物、娱乐等各方面下功夫。在村西,他规划建设聊斋文化艺术品批发市场,116栋仿明清建筑风格的两层商住楼去年10月竣工,已全部销售一空。在村北,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聊斋农贸市场、旅游产品加工园区已初具规模,聊斋园林生活区也已开工建设。

如今走进蒲家庄,处处都能感受到一种躁动的气息。蒲家庄仿佛是磁场的中心,吸引着无数活力载体。聊斋镇已顺利通过国家旅游局论证,成为国家首批AAA级旅游景区、江北著名民俗风情旅游胜地,并迈入山东省著名旅游景区、风景名胜区行列。

在变化中求新,在创新中求独特。一个景区不仅要建设新的景点,更需要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百看不厌、流连忘返。蒲长春马不停蹄,他的跨越式思维,让小小的蒲家庄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活动,游客们重新认识、了解了蒲家庄。2002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他们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以聊斋故事、民俗风情为主线,20余场系列活动让游客大饱眼福,短短8天,就吸引了13万余名游客。同年国庆黄金周期间,首届中国淄博聊斋文化艺术博览会、首届聊斋民歌大奖赛、首届聊斋民间故事演讲大赛同期举办,汇集了国内3000余种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化艺术作品,旅游现场的民歌演唱、民间故事演讲更是精彩纷呈。今年春节元宵节期间,中国淄博聊斋民间艺术灯会精彩亮相,传统的灯笼艺术地再现了蒲翁笔下的狐、鬼、仙、怪的世界,浓郁地方特色的聊斋民歌歌唱开始在村里流传,新的聊斋故事和风俗也纷纷出现,丰富了蒲家村的文化内涵。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游客对聊斋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更纯粹的感受。

“今后我们每年都会举办这一系列活动,展示蒲文化、聊斋文化的无穷魅力,让每一位游客都成为传播、弘扬聊斋文化的新载体,要让老祖宗留下的这份财富更加广泛地流传下去。”睿智的蒲长春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聊斋镇的西北角,苍松翠柏之中,蒲松龄先生在这里长眠了365年。两年前,一位懂风水的人来到聊斋镇旅游,看到蒲松龄的墓地后,称这里是风水宝地,说蒲松龄先生头枕万苍山,脚踏黄山,左邻青龙,右邻白虎,造福后世,使蒲家村繁荣昌盛。在我们看来,风水绝对不靠谱,蒲家村三百多年来一直不富裕,你来到蒲家村很难见到蒲长春,因为他忙忙碌碌,日夜忙碌。我们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靠的是奉献和管理。聊斋已经相当有名气了,没有这样的奉献和管理是不可能发展的。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96-518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0077-918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96-5180

159-007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