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
大云山汉墓位于江苏省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大云山顶,距盱眙县城西30公里。2009年初,大云山发生严重盗墓事件。2009年9月至12月2011年,南京博物院对大云山汉墓区进行了全面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发现了一座较为完整的西汉江都王陵。共发现主墓3座,陪葬墓6座,车马坑2座,发掘兵器坑2座、建筑基址1处、道路1条,出土陶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等各类文物1万余件(套),其中不乏这些都是首次发现的,收获巨大。 大云山汉墓也因此被评选为201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皇长题愁”:王公贵族专享
从器形、规格、墓室结构(黄肠题)、玉棺玉衣制度、高等级陪葬品等多方面可以判断大云山一号墓主人为西汉时期的一位王子。王朝。从一号墓的平面布局看,墓道呈“中”字形,南北两侧为斜坡式墓道,总长约140米。墓道大小与墓体大小相仿。此规模的“中”字形竖岩坑墓,与已发掘的高邮天山汉墓一号墓(广陵王墓)相差无几,且仅在已发掘的诸侯墓中发现。西汉墓葬。
一号墓墓室结构为黄肠题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发掘的全部14座黄肠题墓的规格来看,汉代黄肠题墓的墓主均为王公(皇后)。“黄肠题墓” ”出自《汉书》。所谓“黄枋”,是指棺材外面堆放的黄柏木梁,“体绶”是指木梁的头全部向内排列。它与棺殿、盥洗室、棺椁,构成了汉代皇帝的专属葬制,其他王亲国戚、达官贵人,需经皇帝特赐后方可享用。
一号墓明确出土玉嵌漆棺、金缕玉衣,与汉代玉匣玉衣制度相吻合。大云山一号墓发现前,仅出土两具玉棺,国内目前已出土的玉衣有河北满城中山王墓和江苏狮子山楚王墓。玉衣是汉代帝王和贵族死后随葬的服饰,金缕玉衣是汉代的陪葬品。服是汉代最高规格的丧服,只有皇帝、王公和极少数亲信大臣才能穿。一号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在汉代其他出土的诸侯王墓中,也仅见于汉代其他墓葬。过去的。 例如,在所有汉墓中,出土完整、实用的编钟、磬石仅有两件,分别是广州西汉早期的南越王墓和山东罗庄鲁王墓的陪葬坑那么,如此高规格的墓葬主人到底是谁呢?
从西汉时期墓葬所在区域先后分封诸侯国来看,大云山先后属于刘嘉的荆国、刘濞的吴国、刘飞的江都国、刘健父子。
由于墓中出土了多件刻有“江都太监”字样的铜灯、刻有“江都太监穆潘十七年受封府”字样的银盘、刻有“十七年二月”字样的漆盘,说明这些墓葬可能是明代的。器物应为江都国时期的手工制品。这样一来,早于江都国的荆、吴墓就完全可以排除了。这也将墓主人锁定为刘飞、刘建父子江都国,因为西汉江都国只传了两代,由于刘建在位只有七年,刘飞在位二十七年,所以上述有纪年文字的器物应均为刘飞时期所制,随葬品总体年代集中在刘飞时期。 其次,清理了近百件刻有“南宫观大奴姑二十七年二月造”字样的耳杯。专家指出,所有刻有“南宫观大奴姑二十七年二月造”字样的耳杯,均属于“南宫观大奴姑造”。都是陪葬品,没有实用功能,都是随葬品,是墓主人专门制作的手工制品,刘飞去世那年特制的陪葬品只能在刘飞墓中使用,不能在刘建墓中使用墓。
听董仲舒的劝告,有一个好结局
刘飞,景帝与成妃所生,鲁公刘裕、胶西王刘端之弟,汉武帝刘彻同母异父之弟。景帝二年(公元前),刘飞被封为汝南王,为诸侯。吴、楚七国叛乱,年仅十五岁的刘飞足智多谋,勇猛善战,屡建奇功。他上书皇帝,自告奋勇,率兵攻吴。景帝封他为将军,命他攻吴。吴败后,次年改封为江都王,治理吴原封地。因战功卓著,被封为皇帝的旌旗。武帝五年(公元前),刘飞被封为江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