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龙山源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400-696-5180

24小时热线:159-0077-918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96-5180, 159-0077-918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龙山源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法门寺地宫珍宝首次运抵南京,重现盛唐辉煌

发布时间:2024-08-05 20 浏览: 120

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考古发掘,为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唐代皇家生活的大门。地宫出土震惊中外的佛骨舍利、层数最多的宝盒、唐代最大的香囊、最高级别的宫廷茶具……12月29日,“盛唐珍宝——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展”在南京城墙博物馆一楼专题展厅启动。这是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首次在南京展出,共展出39组42件精美展品。

此次展览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主办,南京城墙博物馆承办,法门寺博物馆协办,展览时间为2023年12月29日至2024年3月31日。

明亮的光线

唐代第七件藏玉影骨银宝盒

失传千年的神秘秘彩瓷。

华丽精致的金银器皿,

晶莹剔透、精致神秘的玻璃器皿……

这些璀璨夺目的珍宝,

这些都是唐朝皇家的馈赠。

它们都是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

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_陕西法门寺地宫_西安法门寺地宫

△展会现场

1987年,法门寺出土了四件舍利,山墙式、“智慧轮”造型的纯金宝盒、鎏金金翅鸟纹、壶形座的银棺……都是用来盛放佛骨舍利的。

陕西法门寺地宫_西安法门寺地宫_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

△ 纯金打造的山墙式宝盒“智慧之轮”

其中,第一颗佛指舍利“玉影骨”被供奉在一个八层宝盒内。八层宝盒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精美、层次最丰富的宝盒,也是法门寺地宫文物中最高级别的舍利容器。一排共有七个“盒子”,从大到小,一层接一层。出土时,最外面的檀香木盒已经腐朽。

陕西法门寺地宫_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_西安法门寺地宫

△金翅鸟纹鎏金银棺及门座

通体鎏金,上部雕有二龙捧如意宝珠,四面雕有四位佛教天王。四位天王周围环绕着手持不同武器的眷属,威严无比……八层宝盒中的第七层,四层顶鎏金银宝盒,此次展出。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马林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它是首批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西安法门寺地宫_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_陕西法门寺地宫

△鎏金四天王银宝盒

精湛工艺

镀金双鸭纹大银盆,实为镇江所制

法门寺地宫出土金银器121件,其中绝大部分为唐懿宗、僖宗所献。你也许想不到,距离法门寺一千多公里的镇江,竟然是法门寺地宫金银器的产地之一。

展厅里,一件鎏金双鸭花卉纹大银盆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它通体镌刻着精巧的花纹,最引人注目的是盆底采用冲压、锤打工艺,形成一朵由一对鸳鸯嬉戏和阔叶石榴组成的大花,四周布满鱼子纹,形成浅浮雕效果。盆底外壁镌刻着“浙西”三个字。马林介绍,这件鎏金双鸭花卉纹大银盆集铸造、冲压、锤打、镌刻、鎏金、铆接等多道制作工艺于一体。镌刻的“浙西”三个字“扰乱”了它是“浙西道”的贡品,加工地是镇江。

西安法门寺地宫_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_陕西法门寺地宫

△鎏金双鸳花纹大银盆

马林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金银器中,很多都刻有文字。根据文字可判断,当时的金银器主要产自北方长安的官制文思院、金银作坊和工匠,以及南方的“浙西”、“江南西路”和“桂关”。其中,文思院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八年(854年),位于长安城南郊,隶属内廷,是专门为皇家制作金银器的作坊。“浙西”是浙西路的简称,治所位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这里是晚唐南方金银器制作中心,说明当时南方金银器制作水平并不低于宫廷作坊。

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_陕西法门寺地宫_西安法门寺地宫

△鎏金圆形花卉葵花银盘

唐代瓷器C位秘色瓷

揭开无中生有创造水的秘密

“九秋风露开越窑,万峰翠色尽收眼底。”唐代诗人陆龟蒙诗中所描述的这种瓷器被称为秘色瓷。千百年来,秘色瓷只在诗文、文献中出现,从未真正见过。釉色、器形、烧制工艺等均秘而不宣。“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秘色瓷,一直吸引着学界和考古爱好者的目光。

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一份名为《清单碑》的贡品清单,上面写着“秘彩瓷”几个字,与同时出土的13件瓷器完全对应,从而揭开了秘彩瓷的神秘面纱。

作为唐代工艺最高水平的典型代表,秘彩瓷器也来到了南京城墙博物馆。

此件五瓣葵形大号凹底秘色瓷盘,形似合拢的荷叶。釉质薄润,碧绿如玉,呈现出如冰如玉的温润之美,给人以静谧温润之感。在灯光下,瓷器呈现出一种“无中生有,如注水而生”的效果。

西安法门寺地宫_陕西法门寺地宫_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

△ 五瓣葵口大凹底秘色瓷盘

秘色瓷有何“秘诀”?瓷土需经过特殊粉碎、水洗、分解、揉捏,才能达到较高的“玻化度”。釉料净化,施釉方法改良,通体施釉后,采用托钉法施釉。另外,将釉料密封在瓷匣钵内,在匣钵内形成还原性气氛,便于形成天蓝釉色效果,并能保证釉面的光滑度。

好香啊!唐代最大香囊蕴含陀螺仪原理

直径最大可达12.8厘米。

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_陕西法门寺地宫_西安法门寺地宫

五朵重瓣蛾眉形花朵的镀金装饰...

这款镀金银香囊带有双蛾花图案,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存世最久的唐代香包。

工艺最精湛、规模最大的一座。

陕西法门寺地宫_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_西安法门寺地宫

△镀金双蛾花纹银香囊

作为熏香器具,金银材质的香囊是最好的。南京城墙博物馆讲解员李梅介绍,这种尺寸的大香囊,多挂在室内或车厢内。“香车宝马”是形容这种香囊作用的成语。

香囊构造的精妙也让人惊叹。“里面有一个调平环,无论怎么转动香囊,香碗始终朝上,香料和木炭不会散落。”李梅说,这个调平装置符合现代航空、航海使用的导航仪器的陀螺仪原理。

唐代,香文化得到了充分发展,达到了完备的阶段,种类繁多的香料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素面银质香匙、鎏金双香纹海棠形银盒、鎏金象头金刚铜香炉……展览展出了形态各异的香具,其中一件鎏金银质汤碗,配以莲花卷边圈足。据了解,这是由盖、碗、托盘组成的“隔火香具”。托盘中放置木炭,碗中放置香料。盖子上方镂空,让香气四溢。不再直接燃烧香火,而是用炭火隔着隔热材料熏香,不仅减少了烟雾,还能让香气更加舒缓美妙。

陕西法门寺地宫_西安法门寺地宫_陕西法门寺地宫简介

△单轮十二环纯金权杖

关联

唐朝皇帝曾六次从法门寺迎送佛骨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始建于东汉,原名阿育王寺,因供奉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而闻名,被誉为“关中塔寺之祖”。塔钟清脆,梵歌萦绕。唐代法门寺兼具宫廷寺院、国寺、名刹三重身份。自唐太宗下令齐州刺史打开地宫供奉佛骨后,逐渐形成了“三十年打开一次”的习俗,以祈求“五谷丰登,战乱平息”。后来,唐朝皇帝也延续了这一习俗。 唐高宗、武则天、唐懿宗等先后六次将法门寺佛骨迎进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皇宫。咸通十四年(873年),唐懿宗举行了唐代规模最大、也是最后一次的迎佛骨活动。同年七月,唐懿宗去世。唐熙宗即位后,下令将佛骨送往法门寺,并向地宫供奉了数千件珍贵的唐代文物。次年(874年)正月初四,地宫大门关闭,直到1987年,即1113年后的1987年才重新开启。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96-518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0077-918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96-5180

159-007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