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布伦顿文旅”,体验文旅新生活!
重庆洪崖洞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滨江地带,是集巴渝民俗文化、美食娱乐、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圈,满足一站式消费需求,是巴渝文化和重庆城市人文的根。节假日,洪崖洞是当之无愧的交通明星。
洪崖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主要景点包括吊脚楼、仿古商业街。洪崖洞共11层,晚上6点亮灯,10点灭灯。可眺望吊脚楼,看洪崖洞绿意;可漫步山城老街,领略巴渝文化;可吃山城火锅,看两江交汇;可品尝各地美食。已形成“一州、三绝、四街、八景”的经营模式,体现巴渝文化休闲产业。
2007年11月,重庆洪崖洞民俗风情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18日,洪崖洞被列入“成渝地区十大新文化旅游地标”名单。
本文从建筑、景观、商业模式、营销四个角度,探讨洪崖洞如何成为文旅商业综合体中的顶级交通景点。
01洪崖洞的前世今生
洪崖洞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老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中闭关的一座,也是古巴国至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和最早最发达的通商口岸,更是巴渝文化兴衰的一个缩影。
01 明清
明初,戴定筑城时,重庆设城门十七座,九开八闭。洪崖门为闭城门,洪崖门下的“洪崖滴翠”一直是重庆一大景观。
02 20 世纪 40 年代
洪崖洞毗邻镇江寺、脂砚河街,均为码头,交通十分繁忙。因此,洪崖洞两岸的悬崖下建起了一排排吊脚楼。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成了重庆市独特的景观。
03 1949-2006
解放后,沿江码头特别是临江门、千厮门码头逐渐衰落,洪崖洞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吊脚楼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成了残破不堪的建筑。
2006年-至今,滨江路的修建彻底改变了沿江两岸的面貌,洪崖洞的危旧房屋也全部拆除,小天鹅集团把洪崖洞打造成“白玉民俗小镇”。
现重庆洪崖洞商业步行街全长约1.2公里,商业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最具传统巴渝特色的吊脚楼,形态错落有致,顺应山体地形,通过层层台地、吊脚、堆叠等山地建筑手法,将巴渝文化、码头文化、山地民居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商业范畴,形成集餐饮、娱乐、休闲、传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商业综合体。
02洪崖洞整治利用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重庆自古有十七座城门,是古代军事要塞。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重庆曾经存在的吊脚楼逐渐消失。洪崖洞是“十七座城门”中一座封闭的城门,在整修前就已经破败不堪。
旧时的洪崖洞
为了保护文化遗产,重庆市公开招标改造洪崖洞。考虑到洪崖洞地区特殊的山地地形,结合重庆当地的建筑特色,吊脚楼是一种呼之欲出的建筑形式。洪崖洞项目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开工,最终由重庆小天鹅集团开发。何永志认为,洪崖洞的开发不是商业地产项目,30%靠商业地产,30%靠文化遗产,剩下40%靠商业业态。
该项目于2004年开工,经过多次设计,解决了主体结构问题,但立面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传统的吊脚楼都是木质结构,但洪崖洞并不适合。重庆酸雨多,腐蚀性强,木质建筑火灾隐患大。最终决定将木质吊脚楼结构更换为耐用防火的GRC复合材料。吊脚楼看上去是木质的,其实90%都是复合材料做的假木。
洪崖洞立足原址,以最传统的巴渝建筑特色——吊脚楼为主,顺应地形,采用层台、吊脚楼、错层、悬崖等山地建筑手法,建筑以青石板、小青瓦、古门窗等传统巴渝民居风格为基调,沿河而建,是一条独具特色的“立体空中步行街”。洪崖洞顺应阶梯状地貌修建房屋、道路,使建筑群保持了山城居民的原始风貌。三级阶梯构筑起繁华的街道,体现了建筑群良好的视觉形象。
洪崖洞雕塑
景观恢复并保留了大部分历史遗迹,包括蒋盖堡、洪崖关、峙岩码头、明城墙、辛亥碑刻、洪崖滴翠、嘉陵夕照等;辅以码头文化、雕塑、浮雕及真实的码头环境,充分展现重庆码头文化的独特精髓。
洪崖洞夜景
终于,2006年,洪崖洞大街开张了。这座生长在悬崖上的吊脚楼,点亮了重庆的夜色。形似宫崎骏电影中油画般的地标建筑洪崖洞,打破了江湖式巴渝地区的次元壁。从11楼到1楼,一路充满山城特色,兼具历史感、美感和商业实用性。夜晚的洪崖洞有着最熟悉的一面,当它的灯光亮起,仿佛铺上了一层金漆,像极了千与千寻的梦境,分分钟让人有种穿越到二次元的感觉。
03洪崖洞商业设计
洪崖洞的开发主要以“地产项目+文化记忆+商业注入”的“三位一体”理念为主,集聚餐饮、娱乐、休闲、特色文化购物等六大产业,汇聚巴渝大剧院、郭宣昌雕塑展馆等大型民俗文化展示中心;巴渝名小吃及地方特色一条街、古玩店、书画收藏、玻璃博物馆、易卦馆、中医作坊等民间商业业态,一时间灯火辉煌、风光无限,成为当之无愧最具层次感和质感的城市风景商业中心。
洪崖洞目前共有11层,首层位于嘉滨路,11层位于苍白路。由于前来打卡的游客数量众多,洪崖洞将入口设置在11层,出口设置在1、11层,相当于一条单向的游览路线。因此,洪崖洞这座巨大的立体建筑,就像一座11层的迷宫。
洪崖洞入口处的江景
异国美食街
1980 街区重聚
04
洪崖洞一夜成名
很多人以为洪崖洞是因为短视频平台一夜爆红,这话没错,但并不是唯一原因。洪崖洞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全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而不得不提的就是动画电影《千与千寻》。2017年,有旅游博主在洪崖洞打卡,发现这里和千寻当年打工的油坊极为相似。视频传开,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仅2017年一年,洪崖洞接待的游客数量就从400万人次增长到了1200万人次,超过了当年故宫的游客数量。
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前往洪崖洞,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网络上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而是想亲身去体验一番。于是,关于洪崖洞的各种游记、旅游攻略开始增多,它的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直到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洪崖洞借此迎来了一场爆款。
在线视频截图
洪崖洞映照出来的美景,每一帧都像是一幅精美的油画,美得让人挪不开眼。洪崖洞也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美感,难怪成为很多人抖音、摄影师的拍摄素材。更神奇的是,有人只因为那一眼,就跟洪崖洞结下了不解之缘,想要来重庆打卡,这给洪崖洞增添了一见钟情的传奇色彩。
洪崖洞完美利用了新媒体实时分享、互动的优势,游客在洪崖洞拍摄到好看的照片、视频,可以立刻分享到APP平台,并借助风速,以极快的速度迅速裂变、传播。
就连娱乐圈也加入进来,《极限挑战》等综艺节目就曾在洪崖洞取景,去年的热门电视剧《少年的你》也在重庆取景。随着游客越来越多,重庆正迎来新一轮的热闹。
《极限挑战》视频截图
2021年五一假期,“重庆洪崖洞封路封桥禁止游客通行”登上微博热搜榜首。为了满足游客在千厮门大桥看夜景、拍照的需求,重庆对千厮门大桥实施了双向封闭通行。5月1日晚,这座素来车水马龙的大桥再次开启“人潮”模式。
洪崖洞,景色酷似《千与千寻》,是每个来重庆的人必去的热门景点。今年秀出宠粉实力的重庆,今年接待游客已达41.7万人次,证明洪崖洞确实万人追捧,流量超一流。洪崖洞已经成为重庆走出去的一张名片,成为重庆的标志。
很多人因为洪崖洞认识了重庆,来到重庆旅游、工作、定居,因为网红流量而爆红,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独一无二,也让洪崖洞无可替代、无可取代。
洪崖洞在坚守文化传承与商业地产、业态创新上实现了“三位一体”的理念,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商业综合体的纯商业功能在不断弱化,而其旅游、文化价值日益凸显,进而刺激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更强烈的消费欲望,从而促进消费,这是更高层次的文旅业态。
文旅商业设施除了满足吃、买、住的基本功能外,还应满足文化展示、文化体验、互动交流、观光体验等复合功能,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趋势是从居住型向文旅休闲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