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万安陵园推出系列开放日活动、主题展览等,展示万安陵园服务项目和殡葬文化,同时还将在清明节期间推出34项惠民举措,方便群众扫墓。
万安公墓位于香山脚下,是本市最早的一座现代公墓,至今已有87年历史,李大钊、王以哲、朱自清、戴望舒、董海川、曹禺、启功、季羡林等一大批社会各界名人安息于此。为方便民众祭拜先辈、了解历史,万安公墓计划在不影响墓碑美观的情况下,为名人墓打造纪念二维码。
每年,有十多万人到陵园瞻仰烈士遗容。
“这里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万安陵园副园长石江海在万安陵园服务了十多年,“看到墓碑上的名字,就能想到很多名人,想起他们背后的辉煌故事。”这里长眠着太多教育、体育、文化、艺术、商业等领域的知名人物,让整个万安都充满了故事。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采访时,一家公司党支部正在万安陵园南侧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举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0多名青年庄严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据了解,万安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课堂教学实验基地”,并被授予“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位”。
万安陵园历来发挥着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每年有十多万人次到陵园瞻仰遗容,举行红色追悼会、烈士追悼会等大型纪念活动。
名人墓可能有纪念二维码
曹禺、朱自清、戴望舒、季羡林、周汝昌……这些名人都埋葬在这里。民主革命家万福华、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文物鉴定家石树青、著名戏剧家阮若山、太极拳大师吴图南、人民作曲家宋扬、民主教授张希曼、李大钊烈士之子李葆华、新中国首位世界冠军容国团、著名化学专家萧成基等也都安葬在万安陵园。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起,万安公墓将这些名人的故事汇编成6册《万安人物》,供家属和游客免费阅读。
同时,为方便民众祭奠先人、了解历史,万安墓园还计划在不影响墓碑美观的情况下,为名人墓打造纪念二维码,未来民众就可以通过二维码了解名人故事、追忆先辈过往。
首次公布自然埋葬计划
采访中,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陵园内看到了万安墓园自然葬规划图。从规划图中可以看出,未来的自然葬区域周围将被树木花草环绕,区域内还将设置亭台、座椅等景观小品。入口石碑上有醒目的“散区”字体。
规划图指出,“十三五”期间,万安陵园将秉承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回归自然的文化理念,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推行立体葬、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葬。
石江海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解释,“自然葬”是指使用可降解容器或直接将骨灰埋入土中,通过植树、种花、种草等生态自然的方式美化墓地,是一种不建墓基、不立墓碑、不立硬质墓、不留存骨灰的安葬方式,提倡逝者回归自然,提倡精神传承。
值得注意的是,市民政局建立完善的奖补激励机制,将自然安葬骨灰纳入奖励补贴范围,利用财政全额补贴,为北京户籍居民遗属提供免费自然安葬服务。
举措
骨灰龛东侧设立纪念祈祷墙
今年清明期间,万安陵园推出34项举措,方便群众扫墓。
清明节期间,陵园提供两辆摆渡车,路线为“闵庄路—万安陵园—香泉环岛”,3月25日至4月4日每天早上7点,为上坟的市民提供免费接送服务。陵园正门,桌上整齐地堆放着两桶新鲜的黄白菊花,不时有工作人员免费发放给前来上坟的家属。整个清明节期间,万安陵园预计发放黄白菊花2.5万枝。与其他陵园不同的是,这里的绢花篮、花钩也是免费提供的,家属凭骨灰存放证或立体墓地租赁证即可领取。清明节期间推出5元/盆低价瓜叶菊。 水桶、刷子、抹布等清明用品也长期免费提供。
细节上也有一些贴心的设计,足以让人感受到万安细致周到的服务。如果在墓园里走累了,可以到随处可见的回廊、石凳上休息一下。为了防止扫墓的市民着凉,墓园还设计了爱心垫。在墓园里,行动不便的市民可以免费使用轮椅。由于墓园不允许带宠物,有宠物的市民可以把宠物暂时放在门口的笼子里。就连针线包、老花镜等小物品,墓园里也随时备有。
本市历来提倡文明祭祀,在骨灰安置所东侧,墓园特设祈福墙,家属可在此写下对亲人的思念。用于纪念亲人的黄丝带也常年免费提供。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骨灰安置所东侧的纪念区,墓园特设了专门的石桌、石凳,形成一个特殊的纪念场所,家属可从骨灰安置所取出亲人的骨灰,摆放在石桌上,共同缅怀。不远处还设有一个时空信箱,家属可在此投递写有留言的“时空信笺”。工作人员会将“时空信笺”整理好,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将部分内容编纂成册,作为墓园文化的永久典藏。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墓园常用的推车都是专门定制的,其样式与超市使用的购物车类似,但在细节上却有很大区别。据工作人员介绍,这种推车的篮子底部比超市购物车的要高,这主要是因为有些老人放东西不方便弯腰,所以将底部设计得更高,以便老人站着可以直接从里面取用物品。结合墓园的石材地面,为了减少噪音,维护墓园的环境,推车的轮子也采用了特殊的橡胶材质,推着走不会发出噪音。
此外,书法、骨灰盒收纳袋、手机充电、雨伞、便民箱、急救包等服务也长期免费提供,口渴了有免费水喝、鞋子脏了有免费擦鞋机……34项便民服务照顾到人们外出上坟的方方面面。
背景
北京最早的现代墓地
万安陵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香山脚下,位于香山残垣万安山南侧,取“万有平安”之意而得名,是北京地区建立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墓园。原名“北平香山万安陵园”,占地面积2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名人墓葬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李大钊、王以哲、朱自清、戴望舒等一大批社会各界名人安葬于此。1930年经北平市政府批准设立,1960年由北京市民政局接管,至今已有87年的发展历史。 1983年,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李大钊烈士陵园在万安陵园建成,每年接待各类参观教育活动上万人次,发挥了宣传教育作用。现为“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全国民政系统工作作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
多年来,万安陵园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坚持“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适应市场、规范服务、满足需求”的服务方针,提供墓穴租赁续建、骨灰存放取回、墓葬设计、碑刻制作、殡葬用品销售、旧墓维修、追悼会等殡葬服务,提供节约土地的生态安葬和文明庄严的骨灰安葬、追悼会,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个性化的殡葬需求。服务管理水平和行业形象不断提升,成为首都北京“亲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科技殡葬、阳光殡葬、人文殡葬”的名片。
名人墓简介
李大钊烈士陵园
沿万安陵园主干道向陵园南侧行走,即可看到李大钊烈士陵园。
陵园为四合院式仿古建筑,正门处竖立着李大钊烈士汉白玉雕像,雕像后为李大钊烈士及其夫人赵仁兰同志之墓。
墓后有一块宽4米、高2米的蓝色花岗岩纪念碑,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背面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烈士撰写的碑文。
庭院两侧,竖立着朱德、陈毅、林伯渠、何香凝、邓颖超、李先念、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缅怀烈士的石刻18块。
为了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前辈们的英勇事迹,李大钊烈士陵园专门开辟了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展览室,设有常设展览——《永恒的丰碑——李大钊生平与思想展》,展览共分10个部分,讲述了李大钊烈士的一生、学业和光荣壮丽的革命战斗历史。
此外还设有展览室,主要展出反映陵园发展变迁的历史图片80余幅。
1983年李大钊烈士陵园建成后,免费向公众开放。
齐公墓
著名国学大师、书画大师启功墓位于万安陵园金区苏组,于2006年6月30日正式落成。
启功墓的墓碑、基座和墓志铭也别具一格。立碑为一块放大的黑砚台,用深色发亮的花岗岩制成,模仿启功先生在案头使用的砚台。启功先生墓碑上的名字也用他独特的字体书写。墓碑背面还镌刻着启功先生六十六岁时所写的《三字经》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而不深,专而不透。名不足。高不足,低不足。偏左偏右。面微圆,皮薄不厚。妻已亡,无子。丧丧尚新,病犹未愈。六十六,寿不短。八宝山,渐近近。论命,谥号丑。身名俱臭。”
本文由本报记者 蒋若菁 撰写
本期摄影:本报记者 魏桐
图片制作/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