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龙山源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400-696-5180

24小时热线:159-0077-918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96-5180, 159-0077-918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龙山源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北京最早、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墓——房山金陵

发布时间:2024-07-19 20 浏览: 43

唐朝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_历代帝王陵墓

金陵遗址

唐朝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_历代帝王陵墓

金陵遗址

唐朝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

金陵故宫遗址

金陵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部大方山东麓,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帝王陵墓之一,也是北京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群。

建造

北宋末年,生活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迅速崛起。12世纪初,完颜阿骨打统一了东北女真各部落,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建立王国,并命名为大金。此后,大金对燕京发动了两次战争,最终占领了这片土地。

皇统九年(1149年),完颜阿骨打孙子海陵王完颜亮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僖宗,自立为金朝第四位皇帝。此时的金朝经过太祖、太宗、僖宗三代近35年的经营,已经控制了北国的半壁江山,而京城仍设在会宁州。怀着灭亡南宋、统一天下的宏伟目标,海陵王决定将政治中心南移,并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

海灵王迁都遭到了众多王公大臣的反对。为了摆脱上京王室贵族的束缚,巩固中都的都城地位,海灵王决定将王陵迁往中都。同年,他派司天台到燕山勘察陵墓。一年后,陵墓选在了中都西南良乡县城西五十里的大方山。

贞元三年三月,海陵王下令在大方山修建九龙山陵,为加快进度,亲自督建,同时还派两批人马回会宁州迁陵。不到八个月,太祖睿陵、太宗恭陵、德宗顺陵的灵柩就被安葬在方山陵中。

金陵自海陵王时期开始,历经唐世宗、章宗、魏绍、宣宗等五代,经过六十余年的修建,逐渐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寝。金陵按其功能可分为皇陵、坤侯陵、诸王陵三部分。

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_唐朝历代帝王陵墓

除金宣宗葬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哀宗葬于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外,从太祖到魏绍七位皇帝均葬于大方山陵区。太祖葬于瑞陵,太宗葬于恭陵,熹宗葬于思陵,世宗葬于兴陵,章宗葬于道陵。海陵、魏绍二帝死后被褫夺帝号,其墓地无陵名。另外,金朝追封的四位皇帝中有三位改葬于大方山陵区:完颜亮的父亲德宗葬于顺陵,世宗的父亲睿宗葬于景陵,章宗的父亲宪宗葬于裕陵。 熙宗的父亲徽宗葬于上京会宁府,并无改葬大方山的记载。

金朝也有几位女真贵族被尊为皇帝,但并未登基,葬于皇陵。第一位便是金熙宗的父亲完颜宗俊,他是金太祖长子,因死早,未能继承皇位。金熙宗即位后,被谥为敬宣帝,陵名兴陵。值得注意的是,金世宗的陵墓也名为兴陵。一个王朝出现两座陵名相同的皇家陵墓实属罕见。只不过,敬宣帝的兴陵在金上京,而金世宗的兴陵在金中都大方山。

第二位是海灵王的父亲完颜宗干。他是金太祖长子,在位太祖、太宗、僖宗三朝,尤其在太宗、僖宗年间担任宰相。海灵王篡位后,谥号“仙姑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帝,庙号德宗”。《晋史》没有记载他的陵名。海灵王将上京的皇陵迁到中都,德宗的“子贡”也在其中。之后,金世宗即位,先贬其爵位为“明肃帝”,不久又除去帝号,谥号为黄勃僚王,并封于太庙。

第三位是金世宗的父亲完颜宗耀,本名宗辅,太祖、太宗年间曾多次率军攻宋。死后,被谥为鲁王、济王、许王等,葬于金上京金太祖瑞陵。“世宗即位,谥号立德显仁启圣光云文武建肃帝,庙号睿宗。”大定二年(1162年),改葬于大方山皇陵区,名景陵。

第四位是金章宗的父亲完颜允恭。他是金世宗唯一的嫡子,大定二年(1162年)被立为皇太子。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病逝,葬于大方山。金章宗即位后,其墓名为裕陵。

坤厚陵是大方山唯一的一座皇后陵,是唐世宗为昭德皇后乌琳达修建的,原葬有乌琳达皇后等六位皇后,其余皇帝皇后均葬于皇帝陵中。唐世宗驾崩后,乌琳达皇后从坤厚陵迁至兴陵与唐世宗合葬。明确葬于大方山的皇后共有23位。

完颜氏诸王均葬于王陵,著名的有金熙宗、海陵王等,另有梁王完颜宗弼、荣王完颜爽、肃王思阿布等三位王陵葬于王陵。

升起和降落

金世宗末年至金章宗年间,金陵达到鼎盛。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专设万宁县,以奉陵。两年后,即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年),改称奉县。

此时的金章宗自诩为“文才子”,确实以诗文著称。他继完颜亮、完颜邕之后整修北京的园林,首先完成了著名的卢沟桥工程。随后又修建了始于金世宗的“雷宫”(又名大宁宫),也就是今天著名的北海公园。此外,他还仿西湖修建西湖,仿望春山修建香山,在高凉河两岸栽种桃、柳、梅、杏树,在玉泉山脚下栽种芙蓉,修建香山、玉泉宫、双清山庄八景。就连现在的黑龙潭、大觉寺,都是当时庭院的遗迹。他如此大规模修建园林,当然不会错过金陵。

云峰山的自然景观原本就十分美丽壮丽,此时山峦林立之间,修建了无数的宫殿楼阁,红墙绿瓦,青冢白栏,想必十分壮观。与其他皇陵不同的是,金世宗制定了陵寝制度,在太祖陵前设立陵寝,陵寝的主要用途是悬挂开国功臣的画像,凡是太祖时代逝世的功臣,都按功绩和官阶排列在太祖祠的两侧。

金陵鼎盛时期最重要的建筑是宫殿,除献殿外,还有佛教、道教建筑、行宫和园林。

唐朝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

献殿亭台楼阁已不复存在,但幸好殿基尚存。与献殿同期修建的山神庙,在帝王陵墓中,极具特色,独树一帜。《大金纪历》卷三十七记载:“大定二十年十月三日,皇帝下令在山陵下修建山神庙,从此以后,只在节后,祭祀。” 据《金史》卷三十五载:“世宗大定二十一年,皇帝下旨封山陵大方山神为宝灵公。”书中说:“古时立国定都,必有名山大川为地利。我国定都燕国,西望郊野,有巍峨大方,高大挺拔,云雨从其处,百姓仰视,祖先陵寝,以祭祀之。仰望山城,古时有令,皆载于祭祀。大方岂能省略祭祀?其封号、服饰,当列于后伯之上,方可配得上封号。今遣官备列事,封神为宝灵公。命官每日祭祀。”年。在他的领地内,严禁砍伐树木、采集狩猎,并将此写为命令。”可见大方山的“山神”称号在侯伯即“公”之上,民间甚至尊称他为神。

女真人在东北时,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神,以自然神“护陵”是其入关后习俗的延续,与其他帝王陵墓有显著区别。

金世宗晚年笃信佛教和道教,一心一意奉佛。皇太子完颜云恭也喜欢讲佛。他们的崇佛崇道在金陵的建筑和祭祀中当然有体现。解放前,金陵出土了鎏金佛像、菩萨像、坐佛像等。金陵区内现存金代石刻三尊高大佛像,一佛二僧。中间释迦牟尼立于莲花石座上,石座上刻有忍冬花,与金陵御道上的石阶相同。佛像高近5米,迦叶、阿难二僧像高近4米。佛像西北面朝金太祖、太宗墓,北面为金章宗墓。 大佛面朝水,溪底为白石,水色亦呈白色,故此地名为白水溪。元、明时期,此处曾建有寺庙。

金太祖瑞灵陵旁专门修建了一座道教瑞云宫。瑞云宫殿碑是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据殿碑铭文“瑞云宫受皇帝赐/祖师陵阳真人宗主/监理受东晖崇真宫(北京)/道长王道同仙墓”,瑞云宫即为道长王道同之墓。在太祖陵(也是金世宗陵)旁修建道士墓,并赐宫名,可见当时对道教和道长王道同的尊崇。

皇帝和官员到金陵祭祀时,他们所居住的行宫也更大规模地修建起来。《金史》记载:“贞元三年三月十一日,皇帝下令以大方山云峰寺为山陵,在山下修建行宫。十月十一日,大方山行宫竣工,赐名盘宁宫。”大定二年(1162年)十一月初九日,“睿宗皇帝灵柩移至盘宁宫。”金世宗昭德皇后也“葬于盘宁宫”。看来,盘宁宫既是行宫,又是暂时安放灵柩的地方。

元朝灭金后,位于大方山的金陵并未遭到破坏。元朝和明初年间,金陵规模不断扩大,常年祭祀。明末,金后裔努尔哈赤在白山、黑水间崛起,建立后金,明朝与之征战,屡屡败北。由于皇帝被行嘉派的风水理论所迷惑,认为是满族祖陵大方山的皇家气息太浓,于是在明天启元年(1621年)废除了金陵祭祀。为了断绝女真人的“地脉”,天启二年(1622年),明熹宗下诏拆毁金陵,给金陵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金代帝陵地面建筑全部被拆毁,地宫也被掘开,尸首及大量陪葬品散落、被盗。就连大方山顶的崇圣宫、白云阁也未能幸免,被夷为平地。陵区内只有盘宁宫因改建为佛寺而得以保存。天启三年(1623年),明人在陵址上修建了数座关帝庙,以镇压关帝。

清军入关后,大方山金陵受到清朝统治者的重视,金陵得到部分修复。清顺治三年(1646年),清世祖派礼部官员视察金太祖瑞陵和世宗兴陵,对金太祖、金太宗两陵进行修葺,“修葺残破,使之端正如初”。康熙皇帝为金太祖、金太宗陵墓立碑,立于九龙山金太祖瑞陵、金太宗兴陵前。乾隆十六年(1751年),直隶总督方观承奉旨修葺金太祖、金太宗陵。 乾隆十八年(1753年),乾隆皇帝亲自到金太祖瑞陵祭拜,并下令金族完颜氏后裔随祭。清末民初,匪患猖獗,仅存的瑞陵和兴陵惨遭土匪破坏,陵墓被盗,地面建筑被毁殆尽。1937年,清朝著名盗墓贼孙殿英特赴南京视察,也准备在南京采取行动,但他意识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好处,于是挽救了南京,免遭灭顶之灾。

解放后,金陵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文革期间,金陵一片废墟,推土机、拖拉机被用来翻耕,各种石像、石兽、栏杆、台阶被砸烂,建在台地上,华表被炸得粉碎,碎砖碎瓦被推入两边的沟壑里。太祖陵被“修建”成几层大台地。

布局

金陵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西北十余里,龙门口村北大方山山脊上,东南约2里,紧邻燕山石化区。金陵陵区所在的大方山主峰连北、西三座山峰,形成西北—东南半圆形地形。三座山峰南面耸立着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九龙山。九龙山峰峦秀丽,绿树成荫,分九脉,形成开阔的缓坡台地。金代帝王陵寝主陵区位于九龙山上,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

原来的金陵并不大,海陵王埋葬皇帝的陵墓,历代王陵从上京迁到太祖、太宗陵后以云峰山为中心方圆百余里的山区。经过金世宗至魏绍王六十多年的经营,金陵范围不断向外扩展,几乎占据了整个大方山区。

《大金吉历》在魏绍大安元年(1209年)就记载了金陵的范围:“墓山、禁界及周围之地,西至万安寺十八里,南至黄山谷水心二十六里,西至麓麓岭二十三里,周围共一百二十八里。”

唐朝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_历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

金陵的总体布局大致可见,海陵王巧妙地利用了大方山两座山脉修建了自己的陵墓。太祖陵位于最高最北的位置,背后是云峰山,前面有一座墓山作为屏风。墓山形似半圆形帐篷,太宗陵葬于墓山之下。太祖陵和太宗陵位于金陵之中,其完颜后裔则分列两边。

金陵主陵区是金代皇家陵寝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模式,以神道为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由石桥、神道、石阶、东西台基、东西殿堂、陵墙及地下陵墓等组成。因建于九龙山下缓坡台地上,顺山势而下,北高南低,故称“山陵”。

从金陵遗址的布局以及对墓主人的猜测可以看出:

以山为墓,严格遵循昭穆制度。

中国古代帝王以山为陵墓的传统由来已久,一来是因为埋葬深而坚固,不易被后人盗掘;二来是因为大多数陵墓都背山面水,符合传统的风水观念,也具有帝王陵墓宏伟的气势。女真人在建国之初,并没有严格的丧葬制度。金朝灭辽之后,特别是完颜亮迁都中都之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其帝王陵寝制度仿照汉文化传统。 陵墓修建之初,完颜亮先将太祖、太宗、德宗三位皇帝迁至主陵区,将三陵并排安葬于“庙基”之上,三陵之间相距仅1.5米,这在历代帝王陵墓中都是十分少见的。在位置排列上,太祖陵居中,太宗陵在东侧“左”,德宗陵在西侧“右”,符合古礼“左昭右穆”的特点。而且完颜亮迁陵时规定“余皆从昭穆之序”,可见汉文化的昭穆制观念在完颜亮修建大方山金陵时就已经确立并实行了。

严格遵循中国文化中的风水观念

方山金陵选址严格遵循风水法则。大方山主峰猫儿山海拔1307米,位于陵区西侧,成为陵区的制高点。陵区四周九条山脊蜿蜒而下,犹如九条巨龙环抱陵区,故名九龙山。九龙山北面有三座山峰连成一线,有明显的“走龙”痕迹。九龙山比三座山峰低,应了“玄武垂头”之说。九龙山东面有绵长蜿蜒的丘陵,是帝陵明显的“护沙”,应了“苍龙入海”之“左辅”之说。 九龙山西侧有数座隆起的小山丘,也是帝陵明显的“护沙”,符合“虎坐山林”之“右辅”的说法。九龙山西北侧山谷中有一眼泉眼,千百年来向东南流淌,也是帝陵明显的“水沙”,符合“赤鸟起舞”的说法。与九龙山相对的石壁山,是金陵的“影壁山”,又称“朝山”或“彼岸山”。石壁山中央有一处凹陷,风水学上解释为皇帝审阅公文时休息、落笔之处,故又称“庵山”。金陵主陵太祖瑞陵,位于九龙山主山脉的罗盘子午线上,“影壁山”的凹陷处。

陵墓祭拜殿建造方式独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考察金陵时,在太祖阿骨打瑞陵地宫遗址中发现了祭祀殿宇的遗迹。殿宇面阔三间,地面上整齐排列着16根方形柱基,分四排排列。2002年再次清理金陵遗址时,发现了房屋遗迹。F2、F4房屋之下,为金世宗兴陵地宫,F1之下也有石洞。这种修建方式,史料中没有记载。只是到了金初,金太祖死后,太宗将太祖葬于“宫城西南”,并“陵上建宁庙,时时祭祀”。 《魏书》卷一百记载了女真先祖无忌的丧葬习俗:“春夏父母亡,即葬,墓上筑屋,以防雨水淋湿;秋冬以尸捕貂,貂食其肉,多得其所。”据此,是否可以说,房山金陵发现的地宫上筑屋之举,是模仿金初之举,还是追寻先祖遗风?这种推测是有可能的,但上述两部文献记载的说法,也有其具体情况。金初太祖墓上筑宁神庙,是为了“时祭”,因为金初无宗庙制度,而祖墓上筑宁神庙,是为了祭祀。 熹宗年间,太祖改葬鹤陵,并无在墓上建庙之例。至于无忌“在墓上建房”之用,则为“防雨淋湿”,至于是否用于祭祀,则不得而知。

精湛的石雕艺术

房山金陵主陵区百余米长的神道北端石阶上,分布着精美的汉白玉雕龙栏杆,甚至台阶上还雕刻着缠枝花卉纹,这在国内帝王陵墓中尚属首次发现。主陵区内发现了大量以龙凤纹为装饰题材的金代石雕,有各种汉白玉坐龙石雕、双龙追纹石栏杆、青花石雕龙柱、龟形碑座等。这些带有龙纹和龙雕的石雕在天启年间的“斩龙脉、斩龙头”中全部被毁。就连太祖阿骨打地宫中的龙纹石棺也遭遇了此劫。 但存留下来的凤纹石棺和残存的龙纹石棺东壁挡板,为研究金代石刻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北京金代帝王陵墓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帝王陵墓考古的空白。金陵是金代女真人修建的一组帝王陵墓,是北京地区第一座帝王陵墓群,比明代早约260年。

张永军 北京社会科学院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96-518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0077-918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96-5180

159-007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