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青岛11月12日电 题:台湾人刘德文送老兵“回家”:浅浅的海峡隔不开两岸的骨肉联系
作者:胡耀杰 张晓鹏
“陈爷爷,和奶奶团聚了!”12日上午,在山东青岛龙山墓园,台湾人刘德文把在台逝世老兵陈友谦的骨灰小心翼翼地放入墓穴,与妻子合葬。由此,海峡两岸阔别75年后,两位逝世老人终于“团聚”了。
葬礼上,陈友谦的两个孩子都已经八十多岁了,他们眼含热泪。“爸爸,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陈友谦的小儿子陈树森从轮椅上摇摇晃晃地走下来,小声说。
陈友谦出生于山东青州,1948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自他离开后,家人一直希望他能回来,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陈友谦在台湾病逝。
“最后拿到的只是一张死亡证明,没人知道我葬在哪儿……”陈友谦的长孙陈诚义说,2016年,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联系了台湾“灵魂摆渡人”刘德文,请他帮忙寻找爷爷的骨灰。经过一年半的寻找,他意外地找到了。之后,刘德文又协助他们办理了各种手续,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20年来,刘德文义务搜寻、护送200余位在台逝世老战士的骨灰回国,被誉为赴台老战士的“灵魂摆渡人”。
“两岸的血缘关系,是我不断‘渡’人的力量源泉。”刘德文说,这些老战士活着是流浪者,死后也不能再是游魂。
刘德文回忆,第一次送老兵“回家”是在2003年,当时他已经是高雄市左营区香河里社区的主任,用两瓶高粱酒把一位老兵迎到家里。“我死了以后,你能不能把我‘接’回家,埋在我父母的坟边,让我和他们团聚?”几杯酒下肚后,老兵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面对老兵的重托,刘德文答应了。老兵去世后,刘德文将老兵的骨灰盒从台湾抬到香港,再到湖南长沙,终于完成了老兵回国的心愿。
“此后,找我做这件事的老兵越来越多,大陆亲属委托我寻找家人下落的也越来越多。”20多年来,刘德文一直是送台湾老兵回乡的“专职”摆渡人。
在帮助赴台老兵归根结底的同时,刘德文也找到了自己的“根”。
2017年,刘德文把一位老兵的骨灰送到了江苏沛县。老兵家属发布了讣告,讣告的亲友栏里写着刘德文的名字。当地村民看到后,把刘德文请到他们刘氏宗祠,给他看家谱。“后来我把当地的家谱带回台湾,我爸爸很高兴,他终于找到了‘根’!”刘德文说。
“我要送老兵回家!”怀揣着这个信念,刘德文20年来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找老兵、接他们回家。“每送一位老兵回家,就意味着多了一个大陆亲人。”刘德文说,现在每逢传统节日,他的手机和微信都会响个不停,都是大陆“亲人”的问候。
如今,刘德文的“摆渡”事迹被传了下来。2016年,刘德文在万人坑寻找老兵骨灰时不慎摔倒,摔断了两根肋骨。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他把两位老兵的骨灰盒抬到了重庆。儿子因为担心父亲身体不好,要求陪同。“我儿子学着我的样子,把骨灰盒抱在胸前,对我说,爸爸,等你老了,我来做。”刘德文提起这件事,眼里满是欣慰。
在静谧的墓地里,刘德文一遍遍地擦拭着陈友谦的墓碑。他说:“台海很深,却也很‘浅’,浅浅的,隔不开两岸的骨肉联系,这也是我一直‘摆渡’的‘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