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龙山源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400-696-5180

24小时热线:159-0077-918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96-5180, 159-0077-918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龙山源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科技日报】藏甲:地球上最古老的“清道夫”

发布时间:2024-07-04 20 浏览: 30

葬_冰葬火葬还有什么葬法_地理五诀十葬十不葬

中生代墓葬壳的生态修复

它体型仅如一角硬币般大小,却曾把恐龙当作美味佳肴;它心狠手辣,喜欢吃鸟兽和人类的尸体,却懂得夫妻配合,给幼虫留下食物;它在地球上存在了1.65亿年,虽历经沧桑却从未被时间改变,可谓拥有“永葆青春容颜的秘诀”……它就是自然界最古老的“清道夫”——埋葬虫。9月16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英研究员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题为《解码中生代埋葬虫亲代抚育行为》的论文。 通过对不同时期埋葬虫化石的研究,这种小昆虫的秘密被揭开了。

典型生活

尸洞里,小虫子的重口味

它的头上有两根长长的触手,身披一块有花纹的黑色“壳”,身体不比一角硬币长,不时发出细微却尖锐的鸣叫声,这就是埋葬虫。

一天,夫妻俩兴高采烈地出门,触手很快在附近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尸体。夫妻俩第一时间就判断出这具哺乳动物尸体的大小,大约有2两重。于是夫妻俩舍不得吃,一起在尸体上喷洒了防腐液,拔掉尸体的毛发,然后挖了一个坑,用脚一踢,尸体就掉进了坑里,化作尸球埋了下去。藏家夫人还在“食物”上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和丈夫一起照顾,直到10多天后,这些小小的葬虫才长成成虫……

黄迪英研究员“复原”了一亿年前一对葬虫的典型生活。这时候,想想那些葬虫成天围着尸体转圈的样子,是不是感觉有些恶心呢?

其实它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自然界中著名的昆虫“清道夫”有三种,一是蜣螂(俗称“屎壳郎”),二是绿头苍蝇,三是埋葬虫。相比前两者,埋葬虫距今已有1.65亿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地球上最早的“清道夫”。

因为它们喜欢将鸟兽的尸体埋在松软的土层中,形成尸球,所以得名“埋葬虫”。

地理五诀十葬十不葬_葬_冰葬火葬还有什么葬法

如果没有陪葬铠甲,你能想象从古至今尸横遍野、恶臭四溢的场景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试着了解一下。

惊人的食欲

吞下相当于自身重量60倍的腐肉

埋葬虫有近200种,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尸甲虫”和“埋葬虫”。

据介绍,甲虫喜欢体型较大的尸体,每当发现“美味大餐”时,它们就会成群结队地钻到尸体下面,不断挖出泥土,让尸体慢慢沉入土层。埋葬之后,甲虫们的“盛宴”就在漆黑的地下开始了。它们埋葬尸体的速度非常快。据悉,200只甲虫在两小时内就能把一具成年野猪的尸体埋入地下,并在三天内将其吃掉。在这个过程中,每只甲虫平均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重60倍的腐肉,能有效减少脊椎动物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传播。

埋葬虫通常是小作坊里的“夫妻”操作,更喜欢200克以下的小尸体。埋葬尸体前,埋葬虫夫妻会对尸体进行处理,去除消化道和体毛,将尸体卷成尸球埋入地下,然后在表面涂抹分泌物,防止腐肉被细菌进一步分解。每年繁殖季节,埋葬虫都会在腐肉上挖洞产卵,并在其中养育一窝幼虫。

有专家分析推测,一对埋葬虫几天之内就能吃掉一具老鼠大小的动物尸体,还能通过粪便将其分解成对土壤有益的物质。作为大自然的清道夫,它们吃腐尸的独特习性不仅净化了环境,还改良了土壤。

“大部分埋葬虫都是有益昆虫。”黄迪英说,一般来说,埋葬虫栖息的地区植被生态趋于良好。

进化停滞

1.65亿年后依然如此

“埋葬虫最早是在2002年被发现的,由于外形有点像隐翅虫,当时被人误认为是隐翅虫。”黄迪英说,隐翅虫是埋葬虫的天敌,而科学家当年发现的埋葬虫化石就和隐翅虫在一起,这可能是因为隐翅虫来不及“消灭”埋葬虫。

黄迪英团队发现的埋葬虫化石距今1.65亿年,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市道虎沟村,共发现37个埋葬虫化石,这一发现将埋葬虫的年代提高了1.3亿年。

然而,如果一只埋葬虫意外回到古代,它可能会发现,除了可以吃恐龙肉之外,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埋葬虫是一种很奇怪的昆虫,1.65亿年来,它的外貌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用我们的行话来说,叫‘进化停滞’。”黄迪英告诉记者,1.65亿年来,埋葬虫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或许正是因为生活习性没有改变,它的外貌才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1.65亿年前的埋葬虫,有棒状的触角,盾片发达……

生存策略

沟通与防御靠“发音文件”

这项历时5年的研究,不仅发现了更多的化石,而且研究人员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位于埋葬虫化石腹部的发音文件,为理解埋葬虫类昆虫复杂的行为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据悉,早期的埋葬虫并没有发声器官,但在中生代晚期的白垩纪时期,埋葬虫进化出了一种“发声锉”,在受到天敌攻击时,可以发出尖锐的声音吓跑其他捕食性昆虫,这是一种巧妙的生存策略。

现代埋葬虫的重要天敌之一是隐翅虫,它有巨大的上颚,是一种凶猛的捕食者。一些最早的隐翅虫化石记录与埋葬虫来自同一化石产地。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些大型捕食性隐翅虫可能是当时埋葬虫的天敌。

黄迪英告诉记者,除了能防敌之外,这个小小的声音文件在葬甲抚养后代的过程中,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声音文件是成虫和幼虫交流的必要手段。它们是如何与幼虫交流的呢?据悉,幼虫没有发声器官,但它们会来回扭动身体,通过“肢体语言”告诉父母自己的想法,而此时,葬甲成虫就会用声音文件发出声音来回复孩子。至于什么样的音频是生气,什么样的音频是爱,目前尚不得而知。

冰葬火葬还有什么葬法_葬_地理五诀十葬十不葬

黄迪英介绍说,中侏罗世的埋葬虫都没有发现声音文件,而早白垩世的埋葬虫却全部发现了声音文件,说明早白垩世的一些埋葬虫已经具备了原始的育儿行为。

“特殊技能”

提供线索解决各种谋杀案

在动物尸体的腐烂过程中,昆虫无疑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以动物尸体为食,还帮助大量微生物进入其中,加速腐烂腐烂。人类尸体亦是如此。早在800多年前,宋代法医就利用苍蝇喜欢“追腐臭”的特点,为破获各类凶杀案提供线索。

事实上,不仅蚊子和苍蝇,甲虫也可以充当法医破案。

从昆虫法医角度看,能对破案有重大意义的昆虫有蚊子、苍蝇、蚂蚁、蜜蜂、蝴蝶、蛾子和甲虫等。其中,蚊子和苍蝇容易被早中期尸体吸引,尤其是绿头苍蝇,它们能嗅到血腥味,在凶杀发生后十多分钟内就赶到案发现场;而甲虫的出现,说明死者被杀害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如果从尸体上采集到甲虫,证明尸体处于腐烂的后期。

一般来说,埋葬螨家族不同种属到达尸体的时间比较稳定,因此,如果在尸体中发现埋葬螨,就可以确定死者的大致死亡时间。此外,法医还可以根据幼虫的发育情况以及对温度、湿度的判断,建立统计模型,推断尸体的具体死亡时间。

黄迪英告诉记者,国外已利用墓葬龟甲成功侦破疑难大案,但我国在墓葬龟甲取证领域才刚刚起步。

难在哪里?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法医对于腐烂尸体(块)上出现的常见食尸虫的鉴别,并不觉得有多难。难的是,因为幼虫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因此,往往需要将从现场提取的幼虫样本送往实验室养成成虫,才能够轻松辨别出种类。但这也意味着,破案的最佳时机可能就此丧失。

此外,在同一季节的不同时间,由于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室内外的差异、室内楼层的不同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勘察结果。因此,今后利用陪葬铠甲破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推断腐尸(件)的死亡时间。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96-518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0077-918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96-5180

159-007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