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龙山源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400-696-5180

24小时热线:159-0077-918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96-5180, 159-0077-918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龙山源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洪崖其实在南昌,但让洪崖洞成为网红地标的是重庆!

发布时间:2024-06-29 20 浏览: 54

说起重庆洪崖洞,一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名山大川里的景区,其实不然,它位于重庆市区。洪崖洞近年来一直位列中国网红十大打卡地,说进前三也不为过。谁排的无所谓,但确实人气很高。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洪崖洞的由来。其实洪崖洞位于江西南昌,名字来源于中国音乐鼻祖洪崖先生。

洪崖洞民俗风情街_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_洪崖洞民俗风貌区

南昌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汉代称豫章,唐代称洪州,宋代称隆兴,明代称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才设市。悠久的历史和发达的经济,孕育了优秀的豫章文化。

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_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洪崖洞民俗风情街

南昌自古就是文化辉煌之地。这里有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王勃、张九龄、白居易、杜牧、苏轼、王安石、朱熹、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文天祥、汤显祖等众多文人墨客都曾在此驻足,留下诗篇。这里有“水火相济,坐拥江南城”的城中之宝胜金塔,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里有为纪念江西地方守护神许真君(许逊)而建的万寿宫,许真君镇压水怪、消除南昌水患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南昌的大街小巷口耳相传。

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_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洪崖洞民俗风情街

灿烂的文化、繁荣的经济,使南昌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如东汉文人徐志(徐孺子),晋代道教“净明中信齐济小”派创始人、治水专家许逊,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董源,元代散曲作家、航海家刘世忠,明代杰出的研究日食的天文学家欧阳彬元,明末清初万寿宫“四大画僧”之一的朱耷、“三大医家”之一的余嘉言,清代《四库全书》编纂者彭元瑞、邱月秀、曹修贤等。 近代“东京审判”首席法官梅若愚等等这些光辉的历史人物,赋予了古城南昌深厚的文化底蕴。

洪崖丹井是南昌最古老的景区,也是著名的豫章十景之一,位于南昌市湾里区梅岭伏龙山。这座中国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南昌最古老的景区,曾经名不见经传。你也许不知道,正是因为洪崖的存在,豫章县才有了洪州之名。在修缮一新的洪崖丹井里,那“春荫绿苔,寒泉孤月夜”的景象似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保留。

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_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洪崖洞民俗风情街

南昌洪崖丹井,相传为黄帝大臣灵轮(又名洪崖先生)修行之处。

史书上记载了这样的传说:黄帝的大臣灵伦来到豫章,隐居在西山,采药炼药。一天,他在洪崖崖边炼药,需要旺火,便找来一根空心的竹筒,用嘴吹火,无意中发现竹筒可以发出声音。于是灵伦得到灵感,不断探索。他找来一根粗细比较均匀的竹子,削去枝叶,再把两节竹子中间的一段剪掉,试着吹出自己感觉到的音调。慢慢地,他就能用竹筒吹出泉水声、林涛声、鸟鸣声等乐声了。或许是这位痴迷于音乐的音乐始祖的赤诚感动了上天,有一天,一对凤凰飞来,声音如珠玉从天而降,美妙至极。 灵伦经过长时间的聆听和观察,发现凤凰的叫声激昂昂扬,而且凤凰的叫声柔和悠长,每对凤凰落地后,每次都会鸣叫六声。灵伦便用三寸九分长的竹管作为乐器,根据凤凰的叫声,调出十二种乐器。每当灵伦按照十二种乐器吹奏时,就会有一群群凤凰飞过来,翩翩起舞,形成“凤来”的盛大景象。后人便用他所研制的乐器来调音,从此,演奏和作曲就有了标准和依据。黄帝对灵伦的工作十分满意,命他负责全国乐器的创作、演奏和制造。 灵伦创造了十二乐器吕后,并与黄帝的另一个大臣容姜一起铸造了十二口铜钟,这些铜钟与各种乐器配合,可以演奏出许多乐曲。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洪崖洞民俗风情街_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

洪雅成为音乐的发源地,林伦也被人们尊称为“洪雅先生”,被誉为中国音乐的鼻祖。

洪崖先生在山中采药舂药时,需要汲取好水炼丹。为了得到好水,洪崖先生在山涧龙潭处凿了五口井。这便是“洪崖洞”和“洪崖丹井”的由来。如今,山涧石壁上留有多处摩崖石刻,最引人注目的是清康熙丙辰年(1676年)萧塘用白书刻下的“洪崖”两个大字。虽已三百余年,但字迹依然清晰可辨。南昌的其他名称“洪都”、“洪城”、“洪州”等,都源于“洪崖”。

据史料记载,洪崖先生是黄帝时代的音乐大臣,史书上称他为“令轮”。他精通乐理,创立十二音阶,被誉为中国音乐之祖。后来他到豫章,隐居西山,采药炼丹,被后人尊称为“洪崖先生”。

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_洪崖洞民俗风情街_洪崖洞民俗风貌区

洪亚先生擅长音乐(资料图)

洪崖先生升天,他炼丹汲水的“洪崖”胜景流传至今。隋文帝时,朝廷因“洪崖”名声大噪,便将“洪崖”改名为洪崖丹井。据地方志记载,洪崖先生是古代管理宗庙、主持祭祀黄帝的乐官。

据《神仙全传》记载,洪崖先生修道成仙,炼丹汲水的“洪崖”景区流传至今。现在的洪崖丹井景区,有佛号萦绕的翠岩寺、庄严雄伟的乐神宫等人文遗迹,还有流水如琴的仙乐溪、塔音溪、白乐溪,还有如梦似幻的玉帝湖、玉琴湖,洪崖丹井景区已成为游客休憩、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洪崖洞位于重庆核心商圈解放碑沧白路,是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滨江区域,集城市旅游景观、商务休闲景观、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格为主,沿江而建,顺应地势而建。游客在这里可以看吊脚楼、看洪崖绿化、逛山城老街、领略巴渝文化、吃山城火锅、观两江交汇、尝天下美食,享受不夜城的休闲娱乐新天地。尤其是入夜后,吊脚楼亮灯成为洪崖洞景区最大的亮点。

洪崖洞民俗风情街_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

洪崖洞是一处气势磅礴的世界奇观,傲然矗立在75米高的绝壁之上——中华悬崖城。其建筑群不仅还原了巴渝古都的风貌,更生动地诠释了古重庆最具特色的吊脚楼、古牌坊、木构吊花、挑梁雕花回廊、半山街市、青石板路等山居的智慧与智慧。夜晚的洪崖洞璀璨梦幻,崖河波光粼粼,百舟竞流,水天一色,动感十足。真可谓“名城栖岩,鹰隼观雄姿三巴”。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_洪崖洞民俗风情街

洪崖洞,原名洪崖门,是重庆古城门之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沧白路,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的滨江地带,是集观光、休闲、度假功能的旅游区。洪崖洞于2006年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兴建,总投资3.85亿元。

2007年11月,重庆洪崖洞民俗风情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11月18日,洪崖洞被列入“成渝地区十大新文化旅游地标”名单。2021年12月,洪崖洞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战国时期(公元前314年),秦张仪灭巴国后建巴县。三国蜀汉时期(公元226年),李严领导进行了重庆历史上第二次筑城。当时重庆地广人稀,难以大规模开采岩石,是一座土城。南宋时期(1238年),彭大牙为抗击元兵第三次筑城,城墙用块石砌成。明洪武四年(1371年),戴定第四次筑城,设九开八闭门,共十七座城门,洪崖门即为闭门。洪崖门原为明门,曾在此发生过一场惨烈的大战。 据《新元史·汪世贤传》载,至元八年(1271年),王维正与两川兴枢密院联合围攻重庆,夺取洪崖门,生擒宋将何世贤。

清代,重庆分二十九坊,城门外又分为十五翼。洪崖门内属洪崖坊,附属于洪崖翼。洪崖门历来是军事要塞,也是重庆的主要风景名胜区。洪崖洞是位于洪崖门外岩下悬崖上的一处巨大石窟,又称洪岩洞、神仙洞。相传古时有仙人,名洪崖仙人,晋代文人郭璞曾作《右拍洪崖肩》诗以喻之。洪崖门早已毁,位于洪崖洞海盗船所在地。江垭堡、洪崖闭门、纸盐码头、明代城墙、辛亥碑刻等历史遗迹大多保存完好。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民俗风貌区洪崖洞的特点_洪崖洞民俗风情街

洪崖其实在江西南昌,但让洪崖洞成为热门地标的却是重庆!南昌不乏历史文化名人,北宋文学家晏殊、晚唐进士王定宝、道教大师许逊(许真君)、南州士大夫徐志、南宋宰相、诗人景通、明末清初国画大师八大山人、江南山水画创始人董源等等。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是草草地建了纪念馆、故居、祠堂或塑像以应付,并没有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创新,所以其他地方利用自己的文化资源,建造得更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96-518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0077-918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96-5180

159-007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