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斌当时在南水北调固岸墓地考古工地工作,他通过当地干部了解到相关情况,由于职业的警觉,他决定从那个盗洞中进入探查。
当地居民在盗洞上方系了一根绳索,潘伟斌便沿着绳索降下。“下降五六米后,脚底感觉到有物体了。我觉得已经接近墓穴底部,绳索也快要到达尽头,于是我就松开了手。”
不过,潘伟斌踏中的并非墓穴地面,而是松软的沙土堆。“这堆土很松散,我立刻就滑落下去。当时握着的手电筒也脱手飞走了。直到动弹不得时,才察觉到手臂撑住了一面墙,摸到了砖砌的壁面。”
潘伟斌在昏暗中寻到手电筒,开启照明。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极为高大的墓葬,墓砖尺寸十分可观,内部构造颇为错综。紧接着,一个洞口出现在视野里。
因为墓穴里面覆盖着很多泥沙,他只好尽量把身体放低一些行进。潘伟斌几乎是匍匐着通过了正前方的这个通道口,紧接着前方景象变得开阔起来。那里有一片宽敞的室内空间,室内的两侧分别设有圆形拱门,而且向前方向还分布着其他门洞。
他运用自身学问,迅速分析出,该墓葬包含两个主要空间,每个空间两侧均设有附属房间,推测为东汉时期王侯等级的陵寝。
2008年,国家文物局准许了西高穴东汉大墓紧急挖掘的请求。然而,首次挖掘的成效却令考古工作者深感沮丧。
发掘人员清理完墓穴入口后,发现这座大型墓葬的墓门已被盗掘者闯入。原先用三层汉代砖块砌筑的封堵墙,如今仅存不足一米高的部分断壁残垣。
墓室内部状况更为糟糕。不仅有盗墓贼翻动过的痕迹,考古人员还注意到,许多陶器和石板碎裂严重,甚至发现了盗墓贼遗弃的矿泉水瓶。
转机出现在2009年11月。
那天,临近收工之际,考古人员信英超和尚金山发现了一块碎裂的石碑。经过仔细清理,石碑上显现出“魏武王经常使用的搏虎器”字样。权威人士推断,此处的魏武王即为历史人物曹操。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国家文物局确认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地是曹操的坟墓。
“说我喽?”——设计台词。影视作品中的曹操形象。
欲防盗墓却屡屡被毁
曹操墓的命运实在多舛。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教授陈长琦经过多次研究曹操墓后,在文章中提到,根据曹操高陵的考古发现,这座墓葬曾经遭受过严重的盗掘和破坏。
但是或许连曹操本人都未曾预料到,他儿子魏文帝曹丕在位期间,其陵寝的形制出现了首度显著改变。
根据出土文物可知,曹操墓园原先拥有规模宏大的地面建筑设施,然而后续发掘结果表明,该墓园现存的地面构造已完全消失,其基槽和柱基的表面也显得十分平整。
这与曹丕的“毁陵”活动有关。
黄初那个年份,魏文帝曹丕颁布命令,根据“古代不在坟墓旁祭祀,都在宗庙进行”的旧制,拆除了高陵上面的建筑。
陈长琦在《曹操高陵早期被盗问题考略》一书里论述,曹丕真正的、更为深远的用意在于“需要铲除陵墓上的显著建筑,藏匿墓穴,‘要让改朝换代之后的人不知道它所在的位置’”。
曹丕这样做,目的是让后来的掘墓者、破坏陵寝的人无法找到曹操的安息之地。这种做法或许源于曹操父子在汉末三国时期经历的动荡,他们亲眼见过许多陵墓被盗的惨剧。
在“毁陵”后,曹操墓又在西晋时被彻底毁坏。
考古发现表明,曹操墓中的石牌,刻有魏武王名号的都遭损毁,未刻魏武王名号的则保持完整。不仅如此,墓穴内男性尸骨的面部特征和鼻子部位同样遭到破坏。
考古者通常只为获取财物,不会造成大范围损毁。学者们因此推断,曹氏陵寝或许系政治仇杀所致。
陈长琦推测,曹操高陵首次遭劫当发生在西晋八王之乱时,具体是成都王司马颖驻守邺城的那段时期。
确实,当时司马颖的部下陆云,在写给哥哥陆机的信件沟通时,就已经点明过这个情况。
陆云在书信里具体描述了自己收到的曹操留下的东西,比如盘子、书柜、扇子、毛笔、墨砚、割刀等等。
随葬遗物中的曹操形象
陆云在书信中提及的曹操留下的物品,同曹操墓穴发掘时获得石牌上记录的器物,存在诸多一致之处。
许多陪葬的物件现已下落不明,不过,记载这些物件的信息牌依然存在。
出土文物多为头盔、刀剑、玉饰、墨块、书桌、骰子等日常器具,可以说价值不高,也谈不上雅致。
其中还包括写有“刀尺一具”字样的石牌以及骨尺。
有学者认为,古代诸侯王在去世时不会陪葬刀具、尺子这类物件,认为这样做没有必要。然而曹操的陵墓中出土了这些物品,这说明曹操重视百姓生活简朴的观念。
《三国志》里记载,曹操临终时留下遗嘱。遗嘱里清楚说明,要用平时穿的衣服下葬,不要存放金银珠宝这类贵重物品。
曹植所写的《诔文》里提到,曹操坚持施行简葬,墓中随葬品十分寒俭,大多是陶制器皿。这一说法,与曹操墓发掘出的文物以及相关史料记载相符。
二零一零年四月二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们齐聚河南安阳,召开联席会议。与会学者通过考察曹操高陵及相关出土物品,对这位历史人物展开深度探讨,指出施行仁政、崇尚简约,构成了曹操治国思想的显著特征。
历时十多年,明年年初有望开放曹操高陵文物展,供关注曹墓的民众前往,可以近观魏武王曹操的生平事迹。
潘伟斌最近向中新社表示,曹操墓已修复的文物数量超过九百七十件,部分文物仍在修复过程中,预计全部完成后数量将超过一千件,这些出土物品中有很多可以揭示曹操的特殊身份。
最近北京举办的“三国志——文化主题特展”展出了许多曹操墓出土的物品,其中一件被认为是证明曹操墓的关键证据之一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也出现在展览中。(完)
相关历史文献包括《三国志》以及《曹操高陵早期被盗问题考略》和《发现曹操墓》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