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套吧!比房子涨得快!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逝者应入土安息,然而国内土地资源本就紧张,专门用于安葬的土地更是极其有限。近年来,墓地的费用问题持续成为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清明祭扫的热潮刚刚消退,媒体人员依据民众的反馈前往了本地及邻近地区的多个陵园进行探访,观察到众多墓地的费用正急剧攀升,有的价格高达数万乃至数十万元,令不少人发出“身后事太昂贵”的感慨,同时这种墓穴费用的非正常增长也引出了“墓穴投机者”这一群体。
高价墓园实际包含多少虚头巴脑?墓园的土地性质为何、使用期限多长?墓园的维护费用怎样计算?针对这些民众关注的事项,记者展开了细致的探究。
怪象1
部分墓地价高水分大
本地墓园费用低于壹万元的极为罕见,两三万元的就算作经济型,四到六万元的属于普通水平,昂贵的通常能卖到数十万元。
据记者了解,当前墓穴价格昂贵,不过多数墓地的售卖存在优惠,许多墓园能够“议价”,只是优惠幅度相差悬殊。
记者假扮欲购平价墓地的客户,向数位殡葬业者了解行情,他们均表示本市价位低于1万元的墓地已极为罕见,3、4万元的才算便宜,5、6万元属于普通标准,而价格高昂的动辄数十万元。南马集天津寝园墓地的起步价需7万多元,天福陵园的可选墓穴也已不多。当前价位比较便宜的是武清区王庆坨旁边的万寿园墓园,建议相关人员前往考察,不过那里已经归河北省管辖了。
4月7日上午,记者驾车途经武清区王庆坨,抵达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的万寿园墓地。该墓园面积相当可观,记者观察到祭扫者使用的车辆多为天津牌照。墓园职员主动为记者提供引导,并递上一份价目手册。手册内显示,最经济的基础费用为1万5千元以上,而最贵重的套餐价格高达2万8千元以上。工作人员领着记者去往墓地位置,记者发现一个墓穴的面积小于1平米,就询问费用为何如此昂贵,工作人员解释说,墓地里也存在公共面积,并且每排墓地的间隔需要占用大约2平米的空间。价格超过20万的墓穴通常是家族合葬的,这种高级墓穴的占地面积要达到7平米,由于面积较大,所以价格要比普通墓穴高出很多倍。一般墓碑都挨着摆放,排与排之间相隔大约90公分,但高级墓园入口处设有小型开放空间,位置开阔,墓碑所用的材料、制作工艺也各不相同,因此价格更为昂贵,工作人员说明。
本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墓穴都由天津居民购得,偶尔也有北京居民购买。河北省本地居民由于普遍拥有自家土地,因此很少在此置办。
根据该职员讲述,此地离天津市最近,刚离开武清区就抵达了。由于墓穴价格比天津市要便宜,因此吸引了许多天津居民前来选购。他透露,超过九成的墓位被天津人购去,偶尔也有北京人来购买。河北省本地居民因为普遍拥有自家土地,所以很少在此购置。目击者指出的带有津牌的汽车,以及墓园里讲津语的众多人士,都证明了他的观点。
记者相中了一处标价三万六千八百元的墓位,希望对方能给出优惠。工作人员从口袋里掏出计算工具,显示出一系列数字,两万七千六百元,意思是能以七成的价格出售给记者。他说明这是自己权力范围内能报出的最优惠价格了。记者说会回家和家人商量一下再做决定。记者抵达停车场区域,向一位负责看守墓地的保安进行询问,该保安在了解到记者意图购买墓地后,便建议记者可以尝试大幅度砍价,并且还有较大的谈判空间……
怪象2
地理位置决定价格?
德慈塔陵的墓穴价格从32800元起,记者前往双塘镇实地探访,那里一套百平米带装修的房屋,标价约35万元,两者价格对比,最便宜的墓穴也要贵上十倍还多。
四月十二日,记者抵达静海县双塘镇的德慈塔陵墓园,此地景致颇为宜人,宛若一座园林。园中筑有假山,山巅塑有尊崇的菩萨造像。陵园内部设有宝塔、亭台以及楼阁,各个区域周边都种植了繁茂的花卉与树木。陵园侧近坐落着“东五台寺”,周边还构建了诸多人文景观。墓地管理人员说明,此地墓穴价格起步为三万二千八百元,三万元档位仅此一种,其他都在四万元以上,最高可达数十万元。工作人员引领参观者察看墓园,见到中低端价位墓位,每处占地约一平方米,与万寿园墓穴面积相仿,但售价却翻倍有余。
德慈塔陵工作人员表示,墓地价格持续上涨已成普遍现象,她举例说明,某类标价32800元的墓穴,去年年底售价为29800元,仅几个月内就提高了3000元,这种情况并不少见,通常情况下,墓地的价格在三年内会增长一倍,未来价格仍将继续攀升,因此建议有需求的客户尽早购买,以免错过时机,记者好奇询问墓地价格为何如此高昂,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而土地资源相对有限,为了有效节约土地,不得不将墓地的售价设定得较高,这是现实情况的需要
一个面积小于一平米的墓穴,标价高达数万元,让民众觉得比住宅价格贵得多。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记者前往德慈塔陵所在的双塘镇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建设规划良好,新建了不少豪华住宅和多层建筑。记者向售楼中心咨询,得知一套占地约三百平米的别墅,价格大约是一百万元。而一套百平米左右的精装修住宅,售价大约在三十万上下。墓园费用与房产价格相比较,最便宜的墓园也要高出十倍以上。记者透露,他看中一处售价三万二千八百元的墓园,相关职员表示该处基本不提供优惠,自己也没有操作权限,建议记者联系她的上级进行商议,不过她私下告知,即便能够打折,优惠幅度也仅有百分之八。
墓园的“位置”好坏明显关系到墓穴的价钱,而且,墓园里通道旁的墓穴也都要多付费用。廊坊万寿园的每个墓穴要额外支付8000元,德慈塔陵的每个墓穴要额外支付2000元,永极公墓横排的墓穴加价5000元,竖排的加价3000元不等。
那天下午,记者驾车抵达武清杨村旁边的永定河边“永极公墓”。该公墓的周边环境远逊于德慈塔陵。墓园附近缺少可供观赏的设施,现场可见不少墓穴已经售出。价格方面,有的墓穴起价超过7800元,也有十几万元的。对比之下,这块标价19800元的墓碑,其材质和工艺更优于德慈塔陵售价32800元的同类产品,但该公墓管理人员在议价后透露的底价仅为13000元,可见优惠幅度相当可观。
据记者了解,这些墓地的通道两侧墓穴需要额外付费。廊坊万寿园的每处墓穴加收8000元费用,德慈塔陵每处加收2000元费用,永极公墓则根据墓穴排列方向,横排加价5000元,竖排加价3000元不等。工作人员说明,收取额外费用是因为靠边墓穴的公共面积分摊比例更高。
玉佛寺寝宫公墓位于西青区辛口镇,其墓穴采用格位设计,虽然节约了土地,但费用相当高。记者于4月9日探访了该公墓,发现其环境十分宜人,主厅建筑宏伟壮观。骨灰盒的安放采用室内多个排位的格位系统。存放区域保持干净整齐。这种骨灰安放方法价格昂贵,例如双人墓穴的价位从1.6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单间”费用会更高一些。并且需要额外支付一笔数额不小的管理费用。记者透露自己看中一个售价28000元的格位。工作人员回应称可以23000多元转让。记者继续协商降价。对方最终同意20000元即可完成交易。
怪象3
“墓地代理商”
墓地销售利润丰厚,促使众多墓园在市区增设众多代理商,宣传单页和广告牌遍布各处。河北省境内的部分墓园在本地的推广活动十分活跃,它们提供给代理商的优惠幅度相当可观。
记者向红桥区一位墓穴销售中介打听,了解到万寿墓园给予中介的优惠力度为四成五,那个售价三万六千八百元的墓位,中介只需二万二千四百元便可购得,此价格比墓园售货人员报出的最低售价还要便宜七千余元。
记者刚离开德慈塔陵售楼处,一名中年男士就紧随其后,把记者拉到僻静处,送上名片,低声透露自己是民政局职员,若通过他购买墓穴,能享15折优惠,这比陵园的折扣高出近一倍,他还说陵园给的折扣确实是15%。他仅仅是为了达成销售指标,愿意把所有的优惠都给予购买者,绝不占对方的便宜。他还表示,无论记者对天津市哪个墓园感兴趣,他都能提供最优惠的价格,但前提是不能让那家墓园的员工察觉。这位男士还向媒体人指出:此地的墓园价格确实比较昂贵,武清杨村附近的永极公墓价格就低很多,例如这种三万多元的墓位,在永极墓园,花费不到一万就能购置到。不过该男士的名片上并没有标注“民政局”字样——明显,他是一名“墓园中间商”。
在“永极公墓”,当记者跟随工作人员巡视时,一位自称是河东区的代理商的中年男子,突然靠近记者,低声递过一张名片,声称若通过他购买这个价值19800元的墓穴,实际只需略高于10000元,并再三叮嘱记者不要让墓地工作人员发现这一情况。
玉佛寺寝宫里,部分销售代理商透露,若通过他们置办,所需费用会比寝宫内部人员报出的价格略低,大约能打七折成交。
怪象4
墓地价比房价涨得快催生炒墓一族
早些时候,同类型的墓穴标价在一万以上,如今价格已攀升至三、四万元,并且预计未来会继续上涨,近年墓地的价格涨幅甚至超过了房价,急剧上涨的墓穴价格引得许多人发现其中有利可图的机会,由此也促使了一批专门从事墓地买卖的投机者出现,尽管相关部门明令禁止私下交易墓穴,但这类投机行为依然禁而不绝。
德慈塔陵的员工表示,数年前类似这种墓穴的标价在一万以上,如今却要卖到三万四万,并且预计今后会继续攀升,近年墓园的价位增长速度超过住宅房价,急剧上涨的墓穴成本吸引了不少人关注,由此也引发了一批专门从事墓地买卖的投机者
通过在线查询得知,本地以及河北省内,关于墓地买卖和过户的消息屡见不鲜。有个人甚至囤积了十几个墓位。不少陵园现场,记者观察到很多墓穴都没有竖立墓碑。销售方面透露,这些未设墓碑的墓穴全部售罄。部分原因是,家中长辈尚在世,面对墓地价格急剧上涨,便抢先购置了墓位。
记者在安次万寿园墓地碰到了家住南开区宝山道的李先生,他谈到父母都已年逾八旬,父亲担心墓园费用会继续攀升,因而敦促他尽早购置墓位,通过价格评估,他在此地为双亲预购了一处墓穴,耗资三万三千元。持有类似观念的人不在少数,记者随后走访了红桥区龙禧园小区,随机询问了十多位在社区内散步的老人,其中五位透露他们已经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购置了墓位。
红桥区负责墓地销售的中间人小孟表示,现在不少持有墓地的人也通过他们转手,将墓地卖出去。举例来说,两三年前花费一万多元购入的墓穴,转卖就能得到三万元。还有人在一个墓园购置了十多个位置,因此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记者通过互联网联系上一位打算出售墓地的个人,该人士透露,自己手中有一处当前市值达五万多元的墓位,仅以三万元即可转让。他表示,若直接前往公墓的管理部门进行购置,以他提供的这个价格是绝对无法谈成的,因为该墓位是四年前以一万多元购入的。他向对方坦言,根据规章不允许转手,不过只要对方提供一个名字,他就能帮对方办妥证件,之后双方签署文件即可完成。据记者探悉,官方有明确规定墓地禁止私下交易,可从事墓地倒卖活动的人依然不断。
怪象
墓地也有“小产权”?
清明节期间,民政局公布有14处经营性墓地对外销售。接受采访的各墓园管理者,均表示其隶属于民政局管理。部分墓园宣称,其公墓土地由区政府划拨,属于永久性质,购买后无需担忧会被拆迁。然而,当记者要求查看产权证明等文件时,墓园负责人声称有政府相关文件,却无法提供购买合同或产权证明,仅能出示“存放证明”。
记者考察过墓园市场后得知,这些墓园的规模普遍很可观,部分墓园还在继续拓展后续区域,其土地性质也呈现多样化特征。有的属于国家所有,有的归集体管理,有的用于宗教活动,还有的由政府指定用途,情况多种多样。
接受询问时,每家墓地的管理者都声称隶属于民政部门管理。部分墓园却无法提供必要的官方文件。万寿园墓园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虽然与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相距不到一公里,但并不归天津市民政局负责。不过相关人士说明,该墓园具有国有属性,所有手续完备,天津居民购买无需担忧。
清明节时,民政局公布了十四家获准公开销售的公益性墓园名单,永极公墓并未包含在内。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永极公墓的管理者,对方十分肯定地表示,该墓园的土地由区政府拨付,属于永久性质,购买者无需担忧会被征收。然而当记者要求出示相关权属证明时,他解释称有政府批文作为依据,却无法提供购买协议或产权证明,仅能交付一份“安葬凭证”。
西青区玉佛寺寝宫的负责人表示,这片土地是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并且是长期使用的性质。寝宫对外声称占地面积为500亩,但实际上面积达到了800亩,目前正进行第二阶段的建造工作。
德慈塔陵现场,记者发现正在建设一个地下安葬设施。据相关人员介绍,这个设施中的墓位价格会显著提升,起步价达到七万元。为了使其不占用过多的地面空间,设施顶部将铺设草坪。由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国家严格管理土地分配,这种建设方法是为了符合上级规定。
墓地使用
能永久吗?
购买价格高昂的墓穴,是否能够永久拥有,是众多民众关心的疑问。依据民政部门的相关章程,买墓者在签署墓位使用合同期间,必须核实彼此的权益与责任,清楚界定管理墓穴费用的缴纳时段、标准以及各自承担的义务,若有一方未能遵守约定,另一方可依照合同条款实施相应措施。
接受询问时,墓园管理者均称,购入墓穴后其有效期为二十年。也就是说,动用数万元资金购得墓位,实际可使用时间却只有二十年。至于期满后的处置方式,以及保管费用的收取办法,各家墓园方面提供了不尽相同的解释。
玉佛寺寝宫的负责人说明,每个骨灰盒除了要支付格位费用,还必须预先一次性支付3000元作为20年的保管费用。这笔3000元的费用具有永久性质,若20年期限届满,可以告知亲属免费续期。而其他墓地的管理人员称,20年后的保管费用尚未确定。例如万寿园墓地的负责人透露,20年后将依据当时墓地的价格收取10%到20%的保管费用。德慈塔陵墓园在二十年后仍需征收相当于当时墓穴市场价值百分之十的维护费用,至于那些二十年后无法联系到亲属的墓穴,墓园管理者对此提出了多种处理方案。
有知情者透露,将亲人骨灰安放在公共墓地的民众,若二十年后未及时或无力支付维护费用,那么“陵园看护者可能强行迁走先人遗骸”。调查时,许多普通民众更在意的是,过二十年逝者的安息之地会怎样,而非墓位的使用期限、使用权或归属权等细节。就是说普通民众未来怎样缴费,要缴纳多少,又或者怎样处置离世家人的骨灰。
公益性墓地
允许销售吗?
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王春生谈到,本市墓地存在两种类型,分别为公益性质和商业性质,公益性质墓地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村民的骨灰安葬需求,不允许进行任何对外商业活动,一旦查实存在对外售卖行为,将依法进行严厉处理,商业性质墓地则可以对外进行售卖,目前全市共有14家经过批准的商业性质墓地墓地需要占用较多土地,本市长期以来,严格限制商业性墓地的建设,往后也不会再增设商业性墓地了。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还是有部分公益性质墓地违规对外出售。王处长表示,武清区确实存在公益性质墓地售卖的现象,相关部门也曾经进行过查处。
根据掌握的情况,我国老年人口增长迅速,逝世者数量逐年攀升,该城市每年离世者大约有六万之众。当前,墓穴储备量与民众需求之间存在显著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墓地的价格。部分不具备经营许可的墓地因而获得了商机。市殡葬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卢永表示,对于本市居民而言,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担忧,本市14家经营性墓园的土地面积,可以满足未来十年到十五年的需求。
一定要
“入土为安”吗?
本市三个殡仪馆长期负责骨灰的寄存工作,费用远低于购买墓地,每年仅需支付少量费用即可。当前,在殡仪馆安放骨灰已成为主流选择。卢永说明,第一和第二殡仪馆各自存放了约十万份骨灰。为何要选择价格较高的墓地呢?调查发现,不少民众仍坚持亲人去世后必须“入土为安”的旧有习俗。
红桥区水木天成的刘先生谈到,他家有四个兄弟姐妹,双亲已经离世,今年清明节,他打算把父母的骨灰合葬,具体是买墓地,还是存放在殡仪馆,抑或是选择植树下葬,大家有过讨论,最终决定还是“入土为安”,几万元预算下来,为父母购置一块墓园是最佳选择。
采访得知,多年推广文明葬礼,新型安葬方式渐受欢迎,植树下葬、海中安葬等选择增多,其费用远低于购置坟地,不过仍有部分民众不认同这些做法,传统土葬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王春生谈到,毕竟墓地需要占用土地,这并非国家倡导和推动的安葬办法,墓穴安葬仅是一种临时措施。国家提倡树葬、海葬等环保安葬方式,本市每年都会举办多次环保安葬活动,今年天津寝园还举办了免费环保安葬,但这类方式的接受度远不如墓穴销售高。看来,环保安葬仍需市民有个逐步适应的阶段。
怎样使“逝者安息”这类古老看法和“土地资源紧缺”这类客观状况相互适应?这是相关机构必须探讨的议题。记者梁素梅提供报道内容,插图由王宇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