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薛松
20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百年之期,上海细雨连绵,众多民众与旅行者相继前往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以示追思。
“我想购一张9:30的票,那正是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的时刻,意义非凡。”3月12日清晨9:23,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售票窗口,一位90后男士向工作人员咨询购票相关事宜。
今天早上,王先生前往上海香山路七号的孙中山故居,借此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意。他在售票窗口停留了七分钟,郑重地领取了一张门票,该门票上标明的入馆时间为二零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九点三十分十八秒。
王先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他对中国近现代史怀有浓厚爱好,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周边分布着众多名人故居和革命纪念场所,例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就在不远处,通过书籍了解那段历史,再亲身前往实地考察历史发生地,对他来说非常有价值。
当天,名为“天下为公——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展览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开幕。展览正式拉开帷幕,众多参观者纷纷前往观看。此次展览系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同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共同主办,展品主要源自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近百件文献藏品,同时融入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三十余件馆藏文物文献及图片,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孙中山影像资料,也有其亲笔题词、往来函电,更包含大量印有其肖像、题词或语录的纪念物品及日常用品,旨在借此机会彰显孙中山先生的崇高精神风范。
上海孙中山故居坐落在黄浦区香山路七号,即原莫利爱路二十九号,它是一栋具有欧洲乡村风格的洋房建筑,这里曾是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在上海的住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地。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既是伟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是《实业计划》撰写完成的场所,同时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商议的地点。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李丽谈到,1918年6月,孙中山和宋庆龄夫妇迁居到上海的这个住所,一直住到1924年。她强调,这个地方是孙中山和宋庆龄两位伟人共同生活过的唯一住所。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之后,宋庆龄仍旧在此地居住到了1937年。1945年岁末,宋庆龄回到了上海,明确表示要把这栋房子捐献出去,使其成为孙中山的永久性纪念场所。
故居设有客厅、餐厅、书房、卧室、会客室等空间,室内的布置依照宋庆龄过往的描述安排,并且大部分物品都是当初的物件。置身其中,好像能够感受到孙中山和宋庆龄昔日的日常情景。
宋庆龄在此悉心照看孙中山的日常饮食和作息,每天早晨陪他在庭院中漫步活动筋骨。他们时常共同钻研典籍,宋庆龄会为孙中山诵读马克思的经典论述,以及当时学者们编写的科学著作,他们的生活细节都蕴含在这些时刻里。
李丽强调,关键在于,孙中山先生居住在上海的住所期间,在此回顾了革命历程,持续寻求新的革命方向,并相继撰写了《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关键著作,其中,《实业计划》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书中展现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愿景,是近代中国追求现代化的一份宏伟构想。
在这个住所,孙中山曾与中国共产党人士李大钊、林伯渠晤谈,又同共产国际使者会面,讨论了合作事宜。1924年,孙中山应冯玉祥将军之邀前往北方商议要事,也是在此地举行记者会,再次强调《北上宣言》的内容。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治疗无望,在北京东城区铁狮子胡同5号与世长辞,享年59岁。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自开放以来,每年这一天都会有各种团体和普通民众前来献花、缅怀这位杰出人物。李丽表示,该纪念馆如今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同时还是上海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近些年持续开发自身场所潜能,组织各种展示、构思多种活动,向公众供应优良的文化产品。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招徕青少年群体方面,也开展了不少创新举措。2019年,该馆推出了一部名为《莫利爱路寓所的一天》的舞台剧,把孙中山撰写《实业计划》的过程压缩在一日之内演绎,以四幕戏并辅以影像资料的方式,展现了孙中山和宋庆龄在莫利爱路居所的日常情景。202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辛亥革命110周年,特别推出了实验舞台剧《握手》,该剧以1922年8月孙中山在上海莫利爱路29号住所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大钊会晤,共商两党合作事宜这段历史为故事蓝本,生动刻画了两位杰出人物为民族存续与国家复兴不懈奋斗的伟大情怀。
我们另外准备了儿童解说岗、夏季学习营,以及“借助戏剧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等项目,把伟人的精神内涵融入活动设计,目的在于引导更多年轻群体走进博物馆,认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以及精神品质。这是李丽所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