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识
汉代从西汉延续到东汉,历经四百多年时间,玉器艺术不可能完全相同。两汉玉器彼此相似,不过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主要是动感减弱,渐渐变得含蓄而平缓。
汉代玉云纹杯高九七厘米、径四六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凭借非凡的神力,玉石能够帮助阳间之人提升修为、抵御邪祟、消灾解难,也能使逝者保存生命力、甚至增强生命力,从先秦时期起就有用玉器制作殓盖的惯例,到了汉代,慢慢被九窍玉取代,最终演变成全身覆盖的金线或银线玉袍。
汉代玉唅蝉长二一厘米、宽二九厘米、厚〇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以为人的精气会从各个孔洞流失,所以用玉石堵住这些地方,能够帮助留住精气,因此九窍玉指的是用玉装饰的双眼、双耳、鼻孔、嘴巴、肛门,以及性器官这些部位。
丧葬用玉通常质地一般,颜色大多为青绿色,制作工艺也相对粗略,口中放置的九窍玉多选用蝉形作为唅蝉。选用玉蝉作为口唅,是因为蝉在幼期时要在地下潜伏多年,汉代人认为它破土化蛹、蜕变飞仙的神奇转变,如同得道成仙。因此希望逝者能借助此物超凡脱俗,实现羽化成仙的愿望。
这件西汉时期的玉质双身龙纹大璧,其外部直径为三零四厘米,内部直径为五四厘米,厚度为零五厘米,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另外存在一种特殊玉璧,并非九窍玉,而是与它材质类似,体积却更为庞大,这种玉璧称作双身龙纹大璧。这种玉璧通常出现在诸侯王等顶级贵族的墓葬中,多数安放在墓主胸腹部位,或者用作棺椁的装饰部件,虽然工艺略显粗疏,却属于最高档次的玉器,据说能助墓主进入仙界。
汉代玉猪握猪,左边高度二十九厘米,长度一十二厘米,右边高度二十六厘米,长度一十七厘米。
左侧玉握猪雕刻细部
还有另一种造型朴素的握猪,采用所谓“汉八刀”技法制成,通常放置在墓主人的手里,寓意着招财进宝。“汉八刀”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感觉痛快痛快,仿佛是大刀在空中挥舞,但实际上这只是因为握猪作为陪葬品,无需过多精雕细琢,由此产生的艺术韵味。
即便制作工艺粗疏,也唯有顶级权贵方能拥有,毕竟玉石这种稀有材料在汉代属于贵族专有的珍贵物品,普通人根本无法享用。
东汉玉「益寿」铭出廓璧故宫博物院藏
玉「益寿」铭出廓璧的一面拓片
玉「益寿」铭出廓璧上一龙一螭顶负「益寿」两字
汉代人视玉器为神圣之物,常雕琢成寓意吉祥的礼器,诸如刻有“宜子孙”字样的玉璧等,既希望获得现世福祉,又盼望能够流传子孙、永世珍藏。此外,还有由龙与螭共同承托“益寿”二字的玉璧,明显与神仙信仰、祈求长寿的信念紧密相连。
东汉玉器「长乐」款识外缘玉璧总高度达一八六厘米,横跨直径为一二六厘米,中心孔径为二六厘米,玉璧厚度为〇五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长乐」铭出廓璧的一面拓片
另一件“长乐”铭文的出廓玉璧,其上的神兽采用多角度相互交织的布局,虽然整体呈现扁平化特征,却能产生宁静安详的视觉感受;神兽在云雾间悠然穿行,会营造出超脱凡俗的缥缈氛围,正与“长乐未央”的内涵相契合,同时也能为后代家族带来吉祥,希望子孙后代永远珍视这份宝物,使其福运连绵不绝。
汉代玉器无论在等级、艺术高度以及工艺水平上,都在玉器发展历程中具有关键作用,值得进行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