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生平极富戏剧性,然而即便是权势巅峰的君主,也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位执掌国政的女皇最终离世的方式是怎样的呢,究竟是意外横祸还是寿终正寝,至今仍众说纷纭
年轻的武则天刚入宫时,主要照料的是皇帝李世民,然而她始终未能获得晋升,仅担任了才人这一低阶职位,皇帝离世后,她依照惯例前往寺庙为逝者诵经,但她的际遇远非如此简单,当皇帝病危之际,她在病榻前悉心照料,期间与前来探望的太子逐渐产生了情愫,先帝驾崩后,新帝便将她纳入后宫,并给予了她独一无二的恩宠。她既有出众的外表,又有精明的算计,还成功赢得了皇帝的宠爱,所以她不会放过任何机会,逐渐攀升,最终登上了皇后之位,后来更是成为了皇帝。
然而高处孤单,当她做了天下之主,却体会到了罕见的孤独,再加上她的位置已经稳固,不担心别人议论纷纷,于是她就选了四个男宠,分别是冯小宝、沈南蓼、张易之和张昌宗。
而女皇的死,和张易之、张昌宗这两个人或多或少的有点关系。
岁月无情,女皇年岁渐长,体魄随之衰退,终于遭遇了病痛的侵袭。这次患病期间,并非由宫廷名医照料,而是由那对兄弟看护,于是乎,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重演了。
两个兄弟时刻守在女皇身边,声称皇帝病重无法见客,也不准他人轻易觐见女皇,切断了宫外与皇帝的联络渠道,如同蒙蔽了女皇的视听,接着他们便将政治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两位若当政治家,或许能施展精妙谋略,但他们见识有限,掌握权力后只会胡乱挥霍!皇帝无法见到他人,只能与他们接触,这些人便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在宫外也不断使坏,最终导致皇帝错杀李显的女儿及其丈夫。
这下子可真是惹了大麻烦了,李家皇族成员勃然大怒,随即策动政变,攻陷了皇宫,起初就处决了那两个祸害朝纲、毫无骨气的兄弟,紧接着又迫使女皇“让位”。要知道,这位女皇一生都十分自负,怎能忍受这种羞辱,何况她身体已经非常衰弱,因此在退位后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有人猜测,女皇的离世并非源于政变,而是张氏兄弟早就加害于她。
此推测实难成立。政变发生于七年二月前后,倘若女皇在此前便遭杀害,而有关其逝世的消息却是在同年十二月才公布,这意味着倘若女皇在政变前已遇害,其遗体理应停放约十个月,此乃冰块亦难掩的事实。由此可见,女皇当在政变之后离世。
这位昔日的女皇已经淡出历史记载,她卸下帝冠之后,便不再使用皇家的名号,而是以皇后的身份示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能够与朝政人士合葬吗,抑或是,她另有不便言说的苦衷呢
她这样做,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毕竟那个时代是男性主导的,她即便再有能力,取得的成就再多,她作为女性称帝的情况也总会受到非议,既然这样,她还有什么理由不放手呢?
再说,若依照帝王规格安葬,究竟该置于何处?她断无可能入葬李氏陵寝,势必另建专属陵墓,然而身为武姓皇帝,唯有她一人,死后恐无后人祭拜,实在孤寂!倘若以皇后仪制下葬,与丈夫合葬一处,便可归入李唐皇陵,如此便省事许多。
她即位之后,为了巩固权力,诛杀了不少人,李氏后裔就是其中一部分,李家对她极为痛恨,她离世后,虽然由儿子继承皇位,但无人知晓遗体将有何等境遇,因此不妨以皇后之礼安葬,这样死后也能得到安宁
另有一点,是为了她的宗族考虑。她作为君主在位期间,本家的亲属确实获得了诸多利益,然而她一旦离世,那些好处还能持续吗?
如今已无人能够拯救她的族人,即便武家与李家早已关系密切,可她离世之后必定会有许多族人遭遇不幸,此刻她选择退让,在逊位之后主动舍弃帝王尊号,以后位之身安葬于皇陵,此举亦是向李氏表达善意,意图借此保全更多族人,其用意可谓十分深沉。
而最后一项,依我看来,或许同她和先帝的情分相关联吧。先帝无视世人议论将她迎入宫闱,更册封她为后位,他们二人之间定然存有真挚情意,然而她却侵占了李家的基业,这一行为或许是为了让她在九泉之下能同先帝有个了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