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龙山源公墓官网

墓园地址:安吉递铺街道古城村

官方热线: 400-696-5180

24小时热线:159-0077-9188

自驾车线路: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详情请拨打400-696-5180, 159-0077-9188(微信同号)咨询

公交车线路:

龙山源公墓墓园班车:购墓免费接送。

冬至、清明期间全市设有多处祭扫专线班车,请提前一月购票。票价若有浮动,恕不另行通知。

最后的沐王府:曾统治云南 300 年的贵族,为何走向衰落?

发布时间:2025-07-07 17 浏览: 12

编辑|t

引言

在大明王朝,若有人名中嵌入“朱”字,那可真是非同小可,即便与皇室血脉无涉。曾有一位人物,他是朱元璋的养子,却将姓氏从“朱”改为了“沐”,并且成为了明朝史上唯一一个世袭负责边防的侯爵家族。

这位人物起初名为朱文英,后来改名为沐英,其家族成员协助朱元璋治理云南长达282年之久。这一历史时长足以表明沐氏家族在云南根基深厚,且世代承袭侯位,在当地拥有极高的权势,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局势。今日,我们将探讨沐家究竟有何作为,以及他们又是如何走向衰败的。

(沐英画像)

一、朱元璋:沐英在,我放心

在安徽凤阳定远县,有一位年仅七岁的孩童,他因家境贫寒而痛失父亲,随后又因战事频仍,先是被迫离开了家园,最终又遭遇了母亲的离世。

翌年,那少年历经磨难,最终抵达了凤阳城,恰巧被起义军的领袖朱元璋所见。经过与妻子马夫人商议,鉴于他们并无子嗣,便决定收养他。

然后朱元璋给他取名朱文英。

朱元璋自八岁起亲自指导他学习文化知识,九岁时又教授他射箭技艺,至十二岁,朱文英便开始随朱元璋南征北战。

(朱元璋画像)

大明建国之后,朱文英位列开国功臣第七名。

朱文才虽年仅二十三岁,然而自十八岁起,便在朱元璋麾下担任要职。经过多年的磨砺,他不仅头脑聪慧,而且勤奋好学,行事严谨,处理事务明快果断。

即便他竭尽全力,这江山也不可能落入养子朱文英之手,他的身份确实颇为尴尬。朱元璋既担心他会感到心灰意冷,又忧虑他可能惹是生非。

这天,朱元璋叫来朱文英问他到底是谁的儿子。

回答说:“我沐父皇、母后圣恩,我永远都是您儿子。”

(沐英画像)

好的,从今往后,你无需再以“朱”为姓,你的姓氏改为“沐”,正如你方才所提及的那个“沐”。朱元璋的言外之意是,朱文英需认清自己的定位,他对自己拥有朱文英感到欣慰,然而即便如此,他仍需向朱文英直言:执掌江山,你并无可能。

“谢父皇隆恩!”从那之后,朱文英改叫沐英。

洪武四年,沐英年满二十六岁。那时,朱元璋委以他掌管全国军务的重任。尽管军中事务繁杂,有时堆积如山的文件几乎触及屋顶,然而沐英始终未曾犯过任何错误。

朱元璋器重他,喜欢他,马皇后也整天对他赞不绝口。

(马皇后画像)

大明王朝成立之际,国土尚未实现全面统一,朱元璋随即派遣沐英四处征战。在这漫长的十几年间,沐英足迹遍布昆仑山脉,越过了雄伟的贺兰山,更远征至北方的蒙古地区。

即便未曾征服无数人心,单是他所捕获的牲畜就已逾百万。若非沐英在此,这个家恐怕早已四分五裂!

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朱文英前往征伐云南。彼时,云南的统治者是前元梁王,他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队,性格放纵不羁。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去劝降,但梁王非但不同意,反而残忍地杀害了使者。

那不是打了朱元璋的脸嘛!

(朱元璋画像)

沐英与傅友德率领的三十万雄师,气势磅礴,仅用一百多日便从湖南、四川两地一路挺进至云南。

史册中记载,征讨云南之际,他身先士卒,马腹没入水中,众将紧随其后,无人敢落其后。

沐英策马跃过河流,河水几乎没过了马腹,他却毫不迟疑地继续前行。见此情景,众将士心中涌起一股豪情,纷纷表示:既然将军如此英勇无畏,我们自当义无反顾。这或许正是朱文英之所以能屡战屡胜的奥秘所在。

大理沦陷,梁王在毫无条件的情况下饮下致命之酒,云南各地各部纷纷向大明俯首称臣。沐英的功勋,实至名归。

1383年,云南之地得以完全平定,朱元璋遂召回蓝玉、傅友德等将领,并正式同意沐英担任镇守云南的“沐家家主”一职。

(沐家墓葬)

《明太祖实录》中记录了朱元璋曾言:“唯独沐英,让我对云南毫无忧虑。”

所言非虚。沐英在云南担任镇守官职的数年间,仅返回京城一次,且停留未满十日便匆匆离去。

他不仅协助朱元璋稳固了云南的局势,更在云南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开发,成功平息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侵扰,对云南的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接下来就看看沐英具体是怎么发展云南的。

二、沐浴在沐英英明下的云南

沐英先前未曾干预过朝廷中的党派纷争,后来在镇守云南期间,他忠诚勇敢,这在历史记载中实属罕见。

(沐英画像)

有传言称,明太祖朱元璋派遣沐英镇守云南,此举实为流放,意在让他无法对皇位产生非分之想。然而,细观他对沐英的扶持,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沐英在镇守云南的第二年,特地撰写了一封奏折,将其送至皇宫。奏折中提出,应指导驻守云南的明军开展垦荒工作,扩大耕地规模,朱元璋对此意见表示赞同。

也就是说,朱元璋之所以让沐英留下来,或许仅仅是基于在云南,沐英的存在能让他感到安心。

若蓝玉等辈执掌云南,此类在朱皇帝眼皮子底下尚且不安分之徒,岂能安心镇守?岂不日日榨取云南百姓之血汗?

(蓝玉塑像)

在那边,沐英亦成为了朱元璋在云南的耳目——即便有人言说天高皇帝远,沐英的存在亦彰显了皇权的无处不在。

必须明确,沐英并非仅仅是朱元璋随手可用的傀儡,他自身亦是一位情感充沛的个体。

1382年,马皇后离世之际,沐英悲痛欲绝,连续三天未曾进食,悲伤过度导致他多次晕厥,期间更是频繁呕吐,血迹斑斑。

1392年,太子朱标与沐英交情深厚,不幸病故。沐英悲痛欲绝,连续多日痛哭不已,身体也因中风而备受折磨。恰逢一个月后,沐英因中风病情恶化,最终不幸去世。

那年,他才四十八岁。

(沐英画像)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深感哀痛,便吩咐沐英的儿子沐春将他的遗体和灵柩送往京城,并追赠他“黔宁王”的封号。同时,他还决定让沐英的“西平侯”爵位得以世袭传承。

从这之后,沐家才正式为朱元璋世代守滇。

沐英虽然仅掌管云南不足十年,然而他的成就却是难以计数的。特别是在那个守旧的封建时代,他所实行的诸多政策宛如一场革新,更成为沐家后世治理云南的典范。

首先,实现了大规模的屯田政策。在云南,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于农业种植,然而,优质的耕地却相对匮乏。

沐英提出军队开垦土地的请求后,朱元璋立即应允,得知此事后,他迅速组织了军队,停止了战斗,转而投入到耕作之中。

(左一沐英形象)

此后数年,他所统率的明军,既需坚守疆土,又需开垦农田,实现了双重效益。当人手不足之际,沐英便从外地招募人员。垦荒耕作,甚至成为了沐英对官员考核的一项内容——若是你种植不足,我将对你进行处罚。

沐英离世之际,云南新增耕地百万亩,连年获得丰收。坦率而言,今日云南民众赖以维生的肥沃田地,其中有一部分正是沐英当年率众开垦所得。

其次,进行水利建设。无论是治理河流还是建设水利设施,其功能并不仅限于防止水患,更在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来自北方的商贩,沿着水道可以更迅速、更大量地将商品运往云南。

云南百姓在沐英治理下,眼看着就富起来了。

(明代云南)

第三,沐英大力推广教育。他非常重视教育事业,在云南地区创办了众多大小学校,数量多达数十所。众多来自贫寒家庭的优秀学子因此得以进入朝廷,为朱元璋的治国大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四,强化边疆防御。沐英在云南增设了“卫所”这一军事机构,并将军队分派至云南各个地区。

在边疆地区,沐英成功平定了麓川及西南地区,自此边境得以安宁,再无外敌侵扰。他所率领的驻守边界的部队,成员均为精锐之师。此外,沐英还创造性地为军队设计了“火铳三段击”战术,这一战术特别针对缅甸地区的大象。

缅甸服了,沐英加强双方友好交流,云南内外,一片祥和。

(明朝云南)

在明朝那个年代,云南的每一寸土地和所有设施,都是由沐英一手打造而成。在他踏上云南之前,那里的人口仅有八万,而当他离世之际,云南的人口已增至二十万。这一显著的人口增长,使得沐家在云南的声望与地位,仅次于皇帝。

三、沐家兴衰:明朝的缩影

世代承袭爵位,代代位居云南之首,如此家族在封建时代难以始终保持忠诚,这亦是王朝兴衰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

沐家固然守卫着云南,可即便是一个国家,又能有何作为?朱元璋拼尽全力争夺天下,却未曾料到自己竟成了明朝最为开明的君主。继任的皇帝中,有的软弱无力,有的残暴无情,有的沉迷于女色、丹药,甚至有人沉迷于玩弄木雕。

一个国家的衰败和沐家的衰败,实际上是一样的。

(沐氏家族)

沐英离世之后,他的长子沐春接过了爵位的接力棒。随后,沐春也离开了人世,膝下并未留下子嗣,于是爵位便由他的弟弟沐晟接续。

沐晟非同小可,他的才干与个性仅次于沐英。沐家自沐晟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

沐晟在此过程中确实惹了不少麻烦,若非朝廷对其偏袒,沐家恐怕早已陷入衰败之境。

沐晟那时也深知,在为朝廷效力之际,皇帝的宠爱反而成了一种罪过。一旦被重用,哪怕是个植物人,也有可能被朝廷官员冠以谋反、扰乱纲纪的罪名。若不想一命呜呼,唯有依靠自己。

(沐晟画像)

顶峰过后便是衰落,自沐晟起,沐家便逐步开始寻求各式各样的利益,起初尚属合规,而逐渐演变为非法之举。

沐家在鼎盛时期,其声望已深深烙印在云南民众的心中。《康熙云南志》记载:“沐家传承三百年,即便是凶猛的豺狼虎豹也不再侵犯人。”

沐家原本仅对云南地区的治安与军方事务拥有管理权限,位居军政最高领导层。然而,自沐晟时期起,沐家逐渐涉足民政事务,导致腐败现象逐渐滋生。

当时来自各地的流民想要住在云南,没有沐家答应是不可能的。

(沐王府)

在经济领域,云南的方方面面都紧密关联着沐氏家族。他们的财富如同风卷残云般迅速积累,而沐英所开垦的广阔土地,实际上均属于沐家的私有财产。

沐琮继后平定了夷越之地,并接受了超过200年的进贡。《弇州史料前集》记载,沐家的财富与皇帝相匹敌。

综合来看,沐家因世袭、威信、权力以及财产的持续积累而逐渐壮大,然而自沐琮时期起,其内部开始出现腐败迹象。起初状况尚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沐家的衰落速度愈发迅猛。

在沐昌祚担任第八代家主的时代,沐家已经犯下了种种罪行。他们拉拢官员,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欺压民众,甚至奸淫妇女,可谓是坏事做尽。

(沐氏家族)

崇祯年间发生了这样的故事。

沐家的家仆对民众进行压迫,当云南的巡按使余瑊听闻此事后,便发布了命令,要捉拿那些制造骚乱的家仆。

沐家第十代家主同时也是云南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沐启元闻讯后,迅速派遣军队将巡按署团团围住,士兵们手持火器,对余瑊施加压力,迫使其交出家中的奴隶。

余瑊心生抗拒,沐启元带领众人将官差痛打,多达十几人。为了保全这些官差的性命,余瑊最终不得不选择释放他们。

此事后,余瑊特地向崇祯上奏,朝廷下令调解,然而沐启元非但未予理睬,甚至险些将巡按署彻底拆毁。

(沐氏家族的昆明城)

如此猖狂至此,显而易见,沐家的声望已沦为“暴虐之威”,昔日守护的滇地,亦沦为了“祸患之地”。真正的衰落,即将降临。

四、咒水之难:沐家彻底衰败

沐启元导致事态恶化,原本失去民心的沐家不得不更换家主,十一代的沐天波成为了沐家的末代家主。

明朝当时形势危急,叛乱四起,难以有效遏制。在四川,张献忠竟在沐天波府邸门外公然起兵造反。

沐天波惊恐万分,急忙派遣得力将领李大贽领军出征,务必阻止张献忠染指沐家的云南之地。

(张献忠形象)

李大贽心怀鬼胎,他派兵以沐家为掩护,意图除掉自己的同僚,那位与他明争暗斗多年的吾必奎。吾必奎岂会甘心?见沐家昏庸且不得人心,便心生一计!遂宣布不再参与这场纷争!

吾必奎反水沐天波。

沐天波并无太多能耐,仅能在云南之地设立条件,吸引众多军阀共同剿灭吾必奎。在这群军阀中,有一位名叫沙定洲的,他早已对沐家心生觊觎。

沙定洲在协助沐天波击败吾必奎之后,随即转身,径直向沐家发起攻击,将沐家历经近三百年的基业与财富尽数掠走。沐家因此遭受重创,仅剩沐天波孤身一人,无力回天。

(沐天波形象参考)

这边沐家倾覆,沐天波在流亡,那边沙定洲在云南当了三年的王。

众多英雄豪杰必然不愿见得卑鄙小人取而代之沐家,李定国最终成功击败了沙定洲,使得云南之地落入大西国掌控之中。

大西国统治时期,历经沐家与沙定洲长期蹂躏的云南民众,两侧排列整齐,纷纷点燃香烛,虔诚祭拜,同时点亮彩灯,装饰得喜庆非凡。

欢迎光临!欢迎!衷心欢迎!这情景宛如大明帝国已覆灭,他们的喜悦溢于言表。究其根本,民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态度,实乃因各方势力盘剥所致,他们自身早已生计艰难,又怎会心疼大明朝呢?

(大明亡了)

1644年,明朝走向终结,朱氏后裔在败退之余,在各地相继建立了若干“复国”的政权,这些政权统称为“南明”。

1645年,李定国将南明第三个政权“永历”的皇帝朱由榔护送至云南。与此同时,沐天波也终于得以重返他世代守护的昆明城。鉴于沐家始终效力于明朝,因此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名望显赫的官员。

然而,时过境迁,沐家的辉煌已不再,除了名分之外,别无他物。曾经支撑沐家成为“云南王”的财富、地位和兵权,如今都只能在沐天波的梦境中寻觅。

(云南古城参考)

1659年,南明错失了反抗清朝的最后良机,永历帝朱由榔率领的南方部队节节败退,最终被迫逃往云南。身为朝廷重臣的沐天波,作为百官之首,亦随皇帝一同流亡至缅甸。

1661年,朱由榔与沐天波等人于缅甸度过了两年的屈辱寄居生活,在这期间,他们不得不低声下气。然而,面对吴三桂与清军的联合压力,缅王终于承受不住,决定将朱由榔送返故国。

8月12日,缅王邀请朱由榔及其随从过河进行会面,并提议以“咒水”为盟。然而,朱由榔对此表示怀疑,于是派遣沐天波等人前往。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抵达目的地后,立刻遭到了三千缅军的包围。沐天波在围攻中不幸丧生,这一事件在史册上被称为“咒水之难”。

(朱由榔)

朱由榔的藏身之地随后也被缅军发现,被擒送回给大清。

沐家也因为末代家主沐天波的死,彻底在历史谢幕。

云南沐家族的兴衰历程,与明朝的兴衰紧密相连。沐英,一代家主,与朱元璋并肩作战,共同开创了明朝的基业。而到了末代家主沐天波的时代,他与朱由榔并肩作战,直至最后一同英勇牺牲。每当大明王朝繁荣昌盛,沐家亦随之兴旺;反之,大明王朝衰微,沐家亦随之衰落。

究其原因,恐怕只能归结为封建时代的“固定法则”。当全国的资源集中于一族之手,这样的局面难以持久,因为人性如此,无可避免。

沐天波的最终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离世对得起祖先沐英以及创立国家的皇帝朱元璋。

(南明地图)

参考资料

杨明,在《今日民族》2021年第12期中,对沐氏家族在云南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其研究内容涵盖了38至40页。

雷继凯在其发表的《近二十年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综述》一文中,对沐氏家族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该文载于《普洱学院学报》2019年第35卷第4期,页码为38至41。

李建军、谭莲秀共同撰写的文章,探讨了明代沐氏家族对云南地区社会及经济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该文发表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页码为133至136。

邬俊.明代沐氏家族墓葬研究.南京大学:2012.

墓区声明
看墓请提前预约,以便安排工作人员接待。自驾车提前预约可报销500元油费。
墓区销售热线:400-696-5180
24小时咨询热线:159-0077-9188(微信同号)
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

400-696-5180

159-0077-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