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览(无人机照片)。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的中央,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承德避暑山庄,以及它周边的众多寺庙,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边的寺庙群始建于清朝,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的皇家园林和寺庙建筑群之一,并于1994年荣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殊荣。避暑山庄的设计理念是“顺应自然,依地势而建”,巧妙地将江南园林的精致与塞北风光的壮丽相结合,构筑成“中国地理风貌的缩影”;而环绕避暑山庄的12座寺庙(统称为“外八庙”)则集成了多个民族的建筑精华。
承德市近年来不断推进古建筑维修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得那些饱经风霜的宫殿和庙宇重现往日的辉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深入挖掘了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促进了避暑山庄的文物保护、展览和利用迈向数字化时代。经过十年的努力探索,避暑山庄的古建筑数字化复原艺术展览终于与公众见面。清舒山馆、梨花伴月等共计17处遗址得以复原并对外开放展示。
承德避暑山庄,这座历经三百余载风雨洗礼的建筑群及其周边的寺庙,正处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呈现的紧密结合之中,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5月21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览(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5月21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览。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5月21日,游客在承德避暑山庄游览。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承德避暑山庄风光(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5月21日,工作人员在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修复珐琅器。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该照片是在5月20日拍摄的,展示了承德避暑山庄舍利塔的修缮施工过程,画面由无人机捕捉而成。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这是在5月20日所拍摄的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三塔水门的修缮工程现场,照片由无人机捕捉。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三塔水门修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5月19日,游客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游览。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这是5月19日拍摄的承德普陀宗乘之庙(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5月20日,我拍摄了承德的两座著名寺庙——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其中一张是高空无人机拍摄的视角。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这是5月20日拍摄的承德普宁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5月20日,承德普乐寺内,工作人员正致力于古建筑油饰彩画的保护与修复作业。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该图片是于2022年3月19日所摄,展现了承德市内的须弥福寿之庙,画面采用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
这是在2022年3月19日所拍摄的承德地区的普陀宗乘之庙,照片由无人机捕捉。
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