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对逝者而言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最后一项仪式,按照传统习俗“入土为安”,那么如何挑选一个最适宜的安葬吉日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常常连清明节、冬至节前后的六天时间都难以抽出,因此,骨灰安葬的时间选择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而公墓则全年无休,为顾客提供骨灰安葬服务。
以下是一些落葬习俗,可供客户参考。
依照民间传统,对于已故亲人而言,在其逝世周年之际举行葬礼,具有极高的纪念价值,这种仪式被称为“周年葬”。
2、在已故者死后的七七49天内入为安叫“热灰葬”。
3、也可以选择一个“黄道吉日”图吉利,叫“吉利葬”。
4、在已故者死后的一百天落葬为佳期,叫“百日葬”。
5、清明、冬至期间前七后八落葬,叫“习俗葬”。
6、大寒节气是迁墓落葬的最佳日子,叫“干燥葬”。
五月初五,这一天标志着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同时,民间习俗也选择在这一天对先人进行祭祀。
8、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民间有拜观音求救渡的习俗。
七月十五,亦称鬼节,这一天,逝去的亲人得以超度,摆脱苦难的海洋,成为灵魂得以解脱的庆典。
10、七月十三:地葬菩萨生日,将救助一切行善之人。
11、十月初一:此时寒意已现,民间有送寒衣之俗。
12、十一月十七:此日祭供有请求佛祖超渡亡灵之意。
13、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祭祀迎春之日。
同时,每月的初一日、初八日、十五日、十九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以及三十日,都是适宜进行祭供的日子。
下葬的基本流程和常识
一、取骨灰运到墓地
将骨灰用红布包裹妥当,采取对角线方式,先左后右再向前,并在原处放置一枚壹圆硬币(在起坟仪式中,需在原位放置一个用红布包裹的红萝卜)。
将随骨灰盒一同放置的物品,用鲜艳的红布包裹妥当,一并送往墓地,这些物品均被视为随葬品。
儿女,孙子等都可抱着,但不可随意落地。
骨灰上车后即属于灵车,开动后不准再上下人,直到墓地。
先人逝去后,若已过百日,则举行的是庆祝活动,此时会悬挂红色的经幡,并撒放红色的纸钱。若未满百日,则需撒放白色的纸钱,并挂起白色的幡。
焚烧纸钞,数量分别为39、59、99;经过桥梁、岔路口、门洞等易引发冲撞的地点时,需分别撒放3、5、7、9张;这项仪式由儿子或女婿来执行,女性应尽量避免参与。
鞭炮,起车3挂,落葬后3挂。
抵达墓地之后,须出示“安葬证明”以及“安葬通知”,方可选购陪葬物品。具体可选购的陪葬物品,请参照随葬品清单。
二、安葬
揭墓,燃放鞭炮。
清理墓穴,拉起遮阳、遮影白布(女性亲属) 。
入红色地毯,摆放北斗七星(勺朝北)。
将骨灰安置妥当。单葬时,将骨灰盒置于中央,合葬则需系上红布条,并摆放一双筷子,红布条需缠绕牢固,切记不要打结。在战碑之后,注意男性应位于左侧,女性则位于右侧。
将灵位、狮子、花环、金元宝等陪葬物品安置妥当,其中金元宝分别置于四角,每个角落一枚,分别位于东边的水缸、油缸,西边的米缸,玉龟则摆放在西侧。子孙及亲属在墓穴的四角各撒少许黄沙。动手者需佩戴红色的手套。
三、祭祀
点起香烛,陈列祭品。鲜花、糕点、馒头、两种水果、两种副食以及酒水等,每一样均需选用单数数量。
祭酒自备3个酒杯。敬天、地(由左至右)、先人各三杯。
儿女祭拜,到祭祀园烧纸,三拜三叩首。
放生红色公鸡或九条红色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