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
“殡葬业”的革命
树
“变俗”新理念
农村公益公墓政策解读
在辽阔的农村土地上,有一个地方为生命提供了最后的安宁——农村公益墓地。它是乡村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有机结合的关键举措。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农村公益性墓地政策的深度解读之旅。
什么是农村公益墓地?
农村公益性公墓是我县所辖县、乡、村为满足农村村民的安葬需要而设立的殡葬设施。它们是社会福利事业,是非营利性的。
农村公益性墓地有何特点?
非盈利,不以营利为目的;
服务对象具体,主要针对农村村民;
价格相对较低,有效减轻了村民的丧葬负担;
有规划、建设标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农村公益性墓地的规范和标准是什么?
农村公益性墓地采用卧碑,地面不留墓头。规格为长50厘米,宽60厘米。墓堆高度应控制在距地面30厘米以内,并在表面种植花草树木。农村公益性公墓内安葬两人以下骨灰的坟墓面积不得超过1平方米,不得留坟头安葬遗体。单腔面积不得超过4平方米,双腔面积不得超过6平方米。
农村公益性墓地的管理主体是谁?
村委会是本村公益性墓地的管理主体。负责组织村民讨论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协调墓地土地及地表附着物清理,做好村内公益性墓地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向社会宣传引导接受他们。节地生态墓葬是指墓上不留墓头,墓碑为卧碑,减少了不可降解祭祀材料的使用。
向县民政局申请墓地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一)公益性公墓申请报告 申请在村所在镇(街道)建立公益性公墓的报告(附村级报送的申请报告和村民代表大会决议) );
(二)设立公益性公墓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公益性墓地土地权属、性质证明;
(四)公益性公墓建设位置及地形图;
(五)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队伍和管理人员名单;
(六)有关法规、政策要求的其他材料。
农村公益性墓地选址有哪些要求?
墓地选址应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选择相对偏远、有一定交通条件的荒山。严禁在下列区域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
耕地、林地;
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水库、河堤、水源保护区外围1000米以内;
县级以上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千人以上城镇(街道)集中式饮用水供水点;
距主要铁路、高速公路两侧500米以内;
距村民居住区500米以内;
国家或者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结论
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响应和支持农村公益墓地政策,为建设更加美丽、和谐、文明的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公益性墓地能够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成为乡村文明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