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78年,万历皇帝朱翊钧大婚。李太后因太祖“后宫不得干涉政治”的指示而避难后宫。她无法尽全力控制他,于是将他托付给内阁首席大臣、皇帝的老师张居正。 1582年,张居正病逝,20岁的朱翊钧开始亲政。刚上来的时候,他牢记母亲和老师的教诲,仍然勤于政务,及时与大臣讨论国事。但仅仅四五年后,他就逐渐沉迷于酗酒、淫乱,开始疏于政务,而且愈演愈烈。后期,他基本上“不出宫,不理政事,不去郊外,不上庙,不上朝,不见,不批评,不谈论”,长达28年。这使得他超越了他的祖父嘉靖皇帝,创下了明朝皇帝不上朝的新纪录。朱翊君为何不上法庭?
万历皇帝与两宫太后
笔者梳理了相关资料,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朱翊君身边缺乏克制,积压已久的情绪爆发了。朱翊君有点像现在的一些学生。中小学时期,在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监管下,他被迫压抑自己的贪玩心,努力学习。但进入大学后,关注他的人并不多。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失去克制,放纵自己,贪图享乐,甚至荒废学业。作为皇帝,朱翊钧有了更多的资源和条件去玩乐。当他最尊敬的母亲和“张先生”不再盯着他时,他好色和享乐的本性开始显现出来。他沉迷于后宫的温柔乡野,不想再担任朝廷一员。
李太后与张居正
其次,朱翊钧与大臣们因“国事之争”发生争执。加之党争激烈,法庭上争吵不断。他气得不能安心上朝躲藏。明末党派众多,有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他们互相竞争。朝堂上纠纷不断,让朱翊钧非常疲惫。尤其是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朱翊钧与大臣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朱翊钧对郑贵妃宠爱有加,非要立她的儿子福亲王朱常洵为太子。但也有大臣遵循立长子的原则,坚持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大臣们也分为两派。双方互不相让,发生了激烈争吵。朱翊钧身心俱疲,实在不想上朝与大臣们对峙。这场纷争持续了15年,直到1601年,在李太后的支持下,朱常洛被立为太子。
郑贵妃
第三,朱翊钧身有残疾,不愿面对官员。 1958年,历史学家郭沫若组织考古人员挖掘朱翊钧定陵墓,并采用修复技术,将朱翊钧尸骨复原。结果令人惊讶。朱翊君的右腿弯曲,比左腿小。腿短了六七厘米,可见他身体残疾,行走困难。这或许也是他不愿意上法庭的原因之一。
万历皇帝与郑贵妃
朱翊钧没有上朝,并不代表他根本不搞政治。他通过礼部尚书、御马监掌控朝政,颁布法令,处理一些重要事务。比如万历时期,他就通过发布圣旨的方式远程指挥三大战役。尽管他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最终还是赢得了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