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扫墓的人慢慢地从八宝山人民公墓的四个入口通道涌入,让原本冷清的公墓又重新热闹起来。三三两两的人们提着水桶、抹布、鲜花和冷食,穿梭在纵横交错的墓道中,蹲在纪念碑前擦拭死者积攒的灰尘。
春光明媚,又一年清明到来。受疫情影响,预约入园、分时段采花、代办祭扫等成为今年清明节不同的开启方式。对于八宝山人民公墓来说,落实疫情防控是“硬核”,“硬核”之下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保障民生的温暖举措仍在持续。
为人民办实事
30余项便民惠民举措具体落实
受疫情影响,今年八宝山人民公墓清明节实行单程进出。扫墓人员将从西门进,从西北门出,避免人员聚集。入口处设置一米线、消毒毯和绿色通道。
“我们在入口处安装了红外体温监测仪和车牌识别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验证哀悼者的身份信息,并进行体温监测。同时,我们调整了监控,确保哀悼者全覆盖。”关键段落。”八宝山人民公墓新闻发言人孟宪凯表示,公园入口是今年清明期间秩序和风险的重点。陵园成立公园入口指挥小组,负责悼念、清扫人员政策宣传、解释,并对悼念、清扫人员家属进行身份、体温、防护措施和现场登记等工作。
为满足群众追悼、清扫服务需求,今年清明节期间,八宝山人民公墓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出了30余项惠民便民举措。
详情请参阅真实章节。中心广场上,便民服务亭鳞次栉比。市民如需擦拭或描迹墓碑,只需向服务亭借用水桶、金漆笔等用具即可。无需押金,可免费使用。咨询台还设置在显眼的地方,为纪念清扫人员解答问题。对于行动不便的市民,人民公墓准备了电瓶车,帮助他们前往墓地较远的地方。同时增设了移动临时厕所,基本可以满足市民扫墓高峰期的需求。
去年为避免交叉感染而取消的手推车、轮椅、水桶、毛巾等都整齐地摆放在广场上,供市民按需使用和消毒,既安全又暖心。往年免费派发的鲜花也被安排在不同时间派发。公共卫生间和露天洗手池均配备洗手液,方便市民使用。为做好清明期间疫情防控,人民公墓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喷洒消毒。
为避免个人接触,参观现场的市民可通过在线查询应用程序“寒石一号”自行查询该墓的具体位置。此外,在公园内及入口处利用广播等形式循环播放温馨提示,劝说哀悼者时刻佩戴口罩,不要在公园内长时间停留。
“人民公墓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把提高公众满意度、保障清明扫墓服务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孟宪凯介绍,为了方便市民通过电话预约,人民公墓除了原有的两个预约电话外,今年又增加了两个预约电话。
红色纪念馆
祭祀扫荡彰显人文关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清明节期间,八宝山人民公墓号召广大市民缅怀烈士、致敬英雄,将烈士精神转化为强大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40位烈士和战士的骨灰安葬在八宝山人民公墓。他们中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40岁出头。许多墓碑是政府部门竖立的。
3月28日上午,在西三区一处烈士墓前,身穿黑色工作服的刘坤用毛巾擦拭墓碑,描字献花,眼神专注,动作轻柔。 “那一刻,我把自己想象成死者的亲人,并尽力通过每一个擦拭动作来传达那种爱和思念。”刘坤说道。
受疫情影响,八宝山人民公墓今年将继续为预约民众提供擦拭墓碑、献花等免费服务。扫墓红烈士是人民公墓多年来形成的传统。
清明节期间,怀着感恩、纪念、敬畏、虔诚、沉思的心,代他人祭祀,既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也可以抚慰和充实人们的精神和灵魂。活的。 “战旗为何如此美丽?英雄的鲜血将它染红。为何大地常有春天,英雄的生命中鲜花盛开。” “80后”刘坤是追悼会的领队。作为一名军队干部,自从参加清明红色纪念扫地活动后,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对军队烈士更加尊敬了。
自1993年八宝山人民公墓正式成立以来,30年来,一代代殡葬者陪伴着英雄的灵魂。王建生,60岁,在人民公墓工作了28年。他是盗墓队的队长。每当走过陵园时,他都会习惯性地查看每座坟墓,尤其是40座烈士陵园和烈士陵园。他总是特别关注他们。 。由于清明节期间要集中精力服务悼念人员,墓地的很多业务也将暂停,包括修墓。两天前,他发现山坡上的烈士墓碑倒塌、裂开。他担心清明节下雨,所以坚持挤出吃饭的时间来修墓。
“尊重生命、缅怀过去、感恩善良、永葆一颗赤子之心,是一代代人墓地传承的文化底蕴。”孟宪凯表示,只有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人民公墓代表公众开展追悼会,体现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虽然是免费的,但我们还是尽力满足家人的要求,比如在祖先的坟前说几句话。”刘昆说,去年人民公墓提供了370多场追悼会。
最推荐的是琉璃墓
节地生态殡葬已成趋势
作为北京市骨灰存放量最大的墓地,八宝山人民公墓目前有墓葬近6万座,存放空间相对紧张。 2013年前后,人民公墓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位于“大爱无痕”节生态墓区的琉璃墓,是八宝山人民公墓去年推出的新墓葬方式。琉璃墓的外观比较西式,而设计制作则比较中国式。材质典雅、奢华、色彩丰富。采用琉璃作为墓葬材料,在本市尚属首次。
“琉璃墓采用下口埋葬的形式,地下可放置双穴,整个设施占地面积不超过0.5平方米,高度不超过0.5米,在符合节地型生态殡葬的发展方向。”八宝山人民公墓业务科科长张存荣进一步解释,近年来,受资源枯竭、环保等因素影响,天然石材原料供应量减少。琉璃墓的主体是用琉璃材料制成的,原料也比较容易获得。
为深化改革、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八宝山人民公墓为民生写下了更加温暖的注脚。为满足失独家庭、低保人员、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的需求,人民公墓还推出了生肖生态墓葬。
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面普通的墙壁,墙壁上镶嵌着“十二生肖传说浮雕”。墙上置有山水花盆式碑,盆内可放置鲜花、绢花。但事实上,每一个花坛都是一座坟墓。骨灰直接存放在花坛下方,盆内可刻上死者姓名和生卒时间。 “其实我们只是改造了墙体,一石二鸟,它不仅可以成为坟墓,还能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张存荣说道。
怀思阁位于墓区北侧,呈六角形塔楼。塔的地下可分层存放骨灰。这里采用密封集体深埋方式。骨灰按照处理顺序放置在隔间中。如果隔间已满,它们将被永久密封。骨灰一旦储存,就无法取出。死者的名字将刻在塔外壁上,方便亲属在塔外祭祀。怀思馆主要对社会各界人士开放。可存放骨灰2万多份,现在可存放4000多份。价格也很实惠,只要500元。
“其实,我们从1993年建塔之初就引入了这种方法,但一开始接受的人并不多。”作为一名老殡仪员,孟宪凯感慨地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它。就这样,一开始一年就只有几个人处理。目前,每年处理的案件数量保持在二三百件。
民生保障热心举措持续推进。鉴于公墓内不少墓葬已逐渐失效20年,且受损墓葬“杂乱密布”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针对群众要求,人民公墓全面开展了墓葬清理工作。古墓续租工作,为古墓提供就地整治、续租、古墓等服务。家属有多种选择,包括迁坟、修缮、续租等。
“古墓整治不是一刀切,而是通过宣传,让群众真正了解、亲身实践。”孟宪凯说,“还是那句话,‘人民公墓为人民’,提供最全面、最专业、最周到、最暖心的服务,我们一直在努力!”
摄影:北京社区报记者 任晓宇
文:北京社区报记者 张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