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内部信息的保存。中共门头沟区委研究室第10期.中共门头沟区委研究室2010年8月21日关于平谷区公益性墓地建设和私营墓地管理情况的检查报告。民政局平谷区作为全市殡葬改革试点单位,2009年全面开展全区公益性墓地规范化建设和民建墓地整治工作,大力倡导文明、和谐、现代殡葬文化。活动历时6个月,建成17个镇级公益墓地、1个区级公益墓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益墓地管理运营机制。陵园标准化建设成效显着,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一、基本情况 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定位为生态涵养开发区。全区辖14个镇、2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4个街道办事处、273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23.8万人,非农业人口11.7万人。为配合区大型公园建设,打造大旅游发展战略,优化区发展环境,满足群众基本殡葬需求,平谷区委、区政府开始研究公益性殡葬建设2009年4月开始实行公墓和民间建设。在公墓管理工作上,到2009年底,将分散各地的公墓基本全部迁入公益性公墓。整个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一)开展公益性墓地前期调研和选址。组织乡镇对辖区内乱葬乱葬情况进行调研,按三类查清辖区内2类坟墓数量:第一类是祖坟私建坟墓,共7720座。坟墓或者承包耕地;第二类是公路、铁路两侧、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水库河流区、城市规划区的坟墓15276座;第三类是经民政局批准或者乡、村指定的公益性征收。墓地共有墓葬49792座,三类合计72788座。
在调查的同时,各乡镇对镇级公益性墓地进行了初步选址。经所在地村民代表大会批准,民政、国土、规划、林业等部门联合选定区级墓地1处、镇级墓地17处。审查公益性墓地选址,形成全区公益性墓地布局规划。 (二)完成18处公益性公墓建设,成立了平谷区公墓标准化建设和民营公墓提升工作指挥部,制定下发了《平谷区公益性公墓坟墓及四大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并规划根据坟墓数量、年死亡率7‰和60年使用期限确定建设面积,并预留一定的开发量。空间;按照公园、景观、园林标准设计,配备排水、消防、办公楼、公厕、停车场、焚烧炉等基础设施。要求公益性公墓建成后,绿地率达到4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75%以上,墓葬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墓碑高度距地面不超过70厘米。区级公益性陵园由区民政局、规划局、林业局、国土局负责,乡级公益性陵园由乡镇政府建设负责。在两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3个月完成1个区级公益性陵园、17个镇级公益性陵园建设任务,建设墓葬2万余座,基本满足标准当时的坟墓迁移。需要。 (三)开展民间墓地搬迁改造。各镇公益性公墓建设完成后,立即启动民间公墓搬迁改造工作。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实行政府干部覆盖村、村干部覆盖地块制度。各村成立由村级领导、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平墓小组,分段清理整顿坟墓。
重点清理一类、二类墓葬,鼓励整体拆除三类墓葬。一个月内搬迁坟墓64509座,其中一、二级坟墓31741座,三类坟墓32768座。乱葬现象基本杜绝。城乡分散坟墓全部迁往公益性墓地、集中安葬。点,并取得显著成果。 (四)加强监督检查,巩固搬迁整顿工作成果。 三、一是对全区散乱坟墓进行普查,及时将个别失踪散乱坟墓迁往乡镇墓地,禁止个别违法行为未依法及时处理的。同时,将对全区村级集体墓地一一排查登记,对部分规划预留墓地进行绿化或改造为公墓,规范村级集中墓地管理力争达到标准化水平。二是进一步规范殡葬行为。制定《平谷区无丧葬补助的城乡居民丧葬补助实施细则》,将丧葬补助费与合法丧葬行为挂钩。农村去世的人,会安葬在乡、村的墓地或骨灰里。新城规划区内去世的人,必须安葬在合法的墓地、骨灰龛里。在墓地外擅自修建坟墓、纪念碑的,民政部门将依法予以制止。三是加强墓园后续管理。制定了《平谷区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农村公益性公墓由所在乡镇、街道、村委会管理。管理人员原则上使用最低生活保障费和失业人员,相关费用纳入乡镇公益性预算支出,不得以任何形式委托或分包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管理,坚决杜绝经营活动,为提供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殡葬服务。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平谷区通过一系列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公益性公墓建设和全区民办公墓搬迁整顿,实现了乡镇公益性公墓全覆盖和城市,更好地解决群众面临的问题。针对殡葬需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矛盾,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坚强的组织领导,为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公益性墓园的建设和私人墓地的管理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要打破对传统丧葬习俗的抵制,必须加强领导。为做好这项工作,平谷区设立了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总指挥,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任顾问, 17名职能部门领导规范陵园建设,整治会员私建陵园。总部已指定一名区委常委负责此项工作,每周都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建立了区级领导联系乡镇的制度,各区级领导负责监督落实乡镇联系工作。各乡镇还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的工作机构。区政府办公室已将此工作纳入检查范围,定期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组织部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检查考核和乡镇“三级联创”工作考核范围,切实加大领导和动员力度。 4、激发了乡镇党委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了集中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分级负担的财政投入模式减轻了区镇两级财政压力。平谷区共投资1.6亿元用于公益性墓地建设和私人墓地改造,其中区财政投资1.1亿元,16个乡镇共投资5100万元该项目。
区财政对每个乡镇墓园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贴62万元,主要用于停车场、公厕、办公楼、焚烧炉四项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公墓路基以上道路硬化,按照新农村主次干道运营纳入五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围;公益墓地绿化是林业局从荒山绿化角度支持的。区财政部门将根据各镇的平整搬迁任务,对目前急需的墓葬建设给予每墓850元的补助。乡镇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墓地的土地补偿、土地平整、日常维护等费用。平谷区采用分级资金负担模式,实行项目捆绑、资金集中,努力减轻乡镇政府财政压力,有效调动各街道、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有力宣传,营造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平谷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墓园规范化建设和民建墓园完善工作,发布了关于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墓园规范化建设和完善工作的公告。提出对民间修建公墓的建议,动员全区党员干部带头做好搬迁整顿工作。以乡政府名义,向社会公开发布《关于坟墓搬迁的公告》,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短信、书报等多种信息渠道,全面开展坟墓搬迁工作。全面开展搬迁活动宣传工作,整治活动工作安排等相关政策已深入千家万户。印发《平谷区殡葬管理工作手册》1万份,对全区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组织各级培训,向每户下发《关于做好平谷搬迁工作的信》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配合搬迁工作,形成了强大的舆论阵地,营造了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
(四)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赢得了群众的配合和支持。政策方面,平谷区出台了一系列人性化搬迁政策措施。每平整一座坟墓,对迁坟人给予800元补贴。城乡居民丧葬补贴政策实施前形成的坟墓,无丧葬补贴的,免费迁往指定的乡镇公益性墓地;政策实施后死亡的居民,缴纳坟墓建设费用后,将迁往指定乡镇墓地,5 基本抵消搬迁费用。搬迁旧坟的尸体如不火化,家属会将尸骨整理好,用专用殡仪车免费运至殡仪馆免费火化。同时,当地群众还免收两年的骨灰存放费,以满足公益性公墓建设中去世人员的殡葬需求。在搬迁时间上,主要考虑当地丧葬习俗,搬迁搬迁工作将在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前后进行。有清明节前夕搬坟习俗的,允许先平整坟墓,然后在第二年清明节期间进行搬迁工作。节日期间,坟墓将再次迁移。通过一系列人性化措施,最大程度遵守民间丧葬习俗,消除群众对搬迁工作的顾虑和抵触情绪,保证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制度建设为实现阳光工程和透明搬迁奠定基础。在公益性陵园建设中,为确保陵园和四大基础设施建设质量达到一致标准,平谷区陵园标准化建设和民营陵园整治工作指挥部制定了《平谷区公益性陵园陵园和四大基础设施》 《建设标准》和《平谷区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验收实施方案》采取一次验收一次的方式所在地政府稽查办、财政局、民政局、公路局、林业局、水利局等部门和乡镇组成的联合验收组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在公益性公墓后期管理方面,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平谷区农村公益性公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坟墓搬迁补偿和公墓埋葬费用的指导意见》和《平谷区城乡居民无殡葬问题《殡葬补贴补助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规范公益性墓地管理,有效防范非法殡葬行为群众。在拆迁管理工作中,平谷区实行全区统一拆迁政策,统一补偿标准,并公开政策文件;建立了搬迁工作照片档案,每个坟墓前后都有照片,并结合搬迁工作进行记录。坟墓主人签署了迁坟协议;建立搬迁工作公示制度。村委会将坟墓搬迁及补贴领取情况进行公示,全程接受公众监督,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三、平谷区经验的几点启示 我区与平谷区同属生态涵养开发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两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内容之一。与平谷区相比,我区平原面积较小,土地资源更加稀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八宝山火葬场西移后,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我区火葬、安葬。特别是我区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私人修建墓地、乱葬问题已成为影响土地开发和城乡建设的因素。加强殡葬管理,有效遏制乱葬现象,已成为我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谷区的经验做法对我区有四个方面的重大启示。 (一)统筹公益性墓地建设和私营墓地管理。目前,商业墓地的安葬费用普遍较高,给有需要的群众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城市建设坟墓搬迁补偿费与商业墓地安葬费用存在较大差距。现有殡葬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殡葬需求,造成乱葬、滥葬现象,搬迁管理困难。
公益性公墓建设是管理原有民间公墓的前提,也是彻底解决乱葬问题的关键。因此,必须将搬迁整治工作与公益性墓地建设统筹起来,在急需整治的地区建立公益性墓地,解决搬迁坟墓的退出问题。公益性公墓的建设规模要根据整治区域内私建公墓的数量和人口死亡率确定,并要保证私建公墓和平搬迁整治工作启动后有地方搬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群众自觉迁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乱葬问题。 (二)按照节俭、美观、方便的定位,加快区级公益性墓园建设。门城片区和新城规划区是我区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民建墓园改造的重要区域。他们受到区域土地资源的限制。只有门城周边建设规模较大的区级公益性墓园,才能满足群众的殡葬需求和修缮工作需要。区级公益性公墓建设中,必须按照美观、方便的原则建设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焚烧炉、旅游道路等配套公共设施,墓地区域必须按照园林绿化建设和景观标准。设计和绿化工程,确保服务质量,让人们愿意来公益墓地安葬。按照勤俭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公益性墓地建设规模,严格规范墓碑建筑面积和高度,统一风格,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突出墓地公益性特色、区分消费层次,让有消费能力的人选择去墓地。安葬于商业公墓。要加强公益性墓地管理,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严格收费,严禁营利性经营,做好公益性墓地日常维护和群众服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三)分步分类实施民间公墓整治工作。实施民办公墓整治工作需要配套殡葬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财力和人力投入。要分步骤、分类、循序渐进地实施。一是根据我区群众丧葬习俗,建议明年清明期间完成门城和新城建设规划区7处私人墓地整治工作。建立工作机构,制定出台坟墓搬迁补偿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用人性化政策和服务措施推动整治工作。整治工作开展前,门城区和新城规划区因城市建设造成的搬迁坟墓,必须全部安葬于公益性公墓等合法殡葬设施内。二是制定出台镇级公益性墓地建设补贴政策,鼓励山区乡镇自主建设公益性墓地,区财政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镇级公益性公墓建成后,在道路、水源地两侧和风景名胜区建设私人公墓。